以前陜西商人來湖南采購黑茶,為了運輸方便,把茶葉踩捆成包,踩成小圓柱,每柱約100兩,故稱“百兩茶”。后來晉商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較佳材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而成花卷,圓柱長5尺(166.5公分),周圓1.7尺(56公分)。每支凈重10...
青磚茶主要產于湖北的咸寧地區,現已發展到湖南等地,湖南青磚茶生產,集中于益陽、臨湘等地。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它以老青茶為原料,經壓制而成。青磚茶的壓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個部分。其中三四面,即面層部分質...
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黑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安化縣千兩茶制作技藝、湖南益陽市茯磚茶制作技藝及云南邊茶制作技藝。千兩...
湖南白沙溪千兩茶重:36.25千克或3.625千克.千兩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場的征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并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其聲譽之盛,已不亞于當今大行其道...
花磚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馬安溪的優質黑毛茶作原料。“花磚”的名稱由來,一是由卷形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它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
過去交通困難,茶葉運輸不便,這圓柱形的花卷茶形如“樹干”,倒便于捆在牲口背的兩邊馱運。但在零售與飲用時,要用鋼鋸鋸成片。這樣做,既不方便,茶未又易損失,造成浪費。另外,在筑造過程中,花工多,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制作不易。如...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及飲用茶葉的國家,茶葉的歷史源遠流長,普洱茶作為眾多國茶的一種,同樣擁有著輝煌的歷史。他經歷千載沉浮,承載著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濃厚的歷史底蘊,留存至今,關于普洱茶的浩瀚史籍都在敘說著這片土地上發...
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很多傳說。大致有四種來源可能:一為產地說;二為茶樹品種而來;三為制茶之人名稱而來;四以茶葉形態色澤而來。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茶園主人去看快曬好的茶葉,發現那里有一條烏龍。他嚇壞了,過了幾天才敢回來...
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南巖村里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
相傳清咸豐十年(1860年)安溪縣羅巖灶坑(今虎邱鎮美莊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為妻。新婚后一個月,新娘子回到娘家,當地風俗稱為“對月”。“對月”后返回夫家時,娘家要有一件“帶青”禮物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