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陜西商人來湖南采購黑茶,為了運輸方便,把茶葉踩捆成包,踩成小圓柱,每柱約100兩,故稱“百兩茶”。后來晉商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較佳材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而成花卷,圓柱長5尺(166.5公分),周圓1.7尺(56公分)。每支凈重1000兩(16兩老秤合37.27公斤),所以稱“千兩茶”。這種茶做工精良,曾有茶商用水浸漫,經七年茶心不濕。
上一篇:解析湖茶、茯茶的歷史變遷
下一篇:茶馬互市的中心臨夏
背北宋時期的飲茶歷史
武夷巖茶與臺灣烏龍茶的歷史淵源
普洱茶歷代大事記
武夷茶時代的發展
神農與茶的故事
信陽毛尖的品質特點和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