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信陽毛尖系”列之二:信陽毛尖的從古至今的發展歷史》,這是關于“信陽毛尖”的第三篇文章,本文主要詳細講解“信陽毛尖”所處的生態環境。好茶的根本源自于好的生態環境。
影響著“信陽毛尖”的自然因素
信陽茶區處于我國茶葉種植區的北邊,古稱淮南茶區。60余萬畝,1000多個茶園,灑落在東西并列的大別山與淮河水之間廣闊的丘陵地區。
信陽茶區的地理位置為東起固始縣西至信陽市,面積18915平方公里。由連綿的大別山和滔滔的淮河水構建的山水線,錯落喝棋布著無數名山奇峰,秀水深潭,恰似一個蜿蜒逶迤,風光旖旎的山水畫廊。
信陽最早生產“信陽毛尖”的地域是原信陽縣的車云山,集云山,云霧山,天云山,連云山,黑龍潭,白龍潭,何家寨和羅山縣的靈山等地,這里是信陽毛尖的集中產地。現在的“信陽毛尖”生產地已經擴散到整個信陽茶區。茶區包括潢川,光山,羅山,商城,新縣,固始,息縣七縣和浉河,平橋二區。共128個產茶鄉鎮和10個國營茶場,屬于我國的茶葉適宜種植區。這里雨霧彌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肥沃,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云霧山中的自然生態的幾大要素
1、充足的日照輻射
溫度對于茶樹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茶樹生產期的長短,茶葉的產量和質量。信陽茶區的年平均氣溫,年平均日照時數,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等,都能較好地滿足茶葉生長需求。
信陽處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區。以淮河為分界線,淮南是亞熱帶北緣,也是中國茶區北界,屬濕潤區。
信陽茶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5度。山區隨海拔增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4-0。5度。夏季平均氣溫27度。冬季平均氣溫3度。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6度。
茶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8。9小時,日照率為百分之四十九。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91。95千焦/平方厘米。
年平均無霜期217~229天;凍結期(《0℃)30多天,耕作期330天左右。
2、雨霧適度的天氣條件
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必須條件。目前信陽茶區絕大部分水分來源是自然環境中的水。對于茶樹生長來說,自然環境的水分影響主要包括水量的大小,降水量的的分配以及空氣濕度。
降水量
信陽茶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12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淮河以北降水量為900毫米,淮河以南為1000-1200毫米。山區在12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較多,4~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5%。
濕度
信陽常年相對濕度75%左右。茶區在海拔100米左右的地區,全年月平均濕度不低于70%,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地區,夏季相對濕度大于80%。大別山區是我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霧日最多的區域之一,平均霧日數100-130天左右。信陽茶區發布在300-500米高山多霧層。云霧日數可達110-160天。這樣的降雨量,空氣濕度和多霧天氣是茶樹生長的理想條件。
3、淺山丘陵地貌
丘陵,低山這兩種地貌類型,坡度較緩,風化殼深厚,耕作難度小,是發展茶葉生產最理想的地貌類型。
信陽地區處大別山西段北坡和桐柏山區的東段北坡,地貌類型分為山地,丘陵,岡地,平原。該區在南部山勢向北傾斜,由于受北去的數條河流切割,呈現丘陵起伏,丘坡較緩,彼此之間溝谷相連,形似串珠,岡間溝底寬淺開闊,松散堆積物深厚,適宜茶樹生長。
這種低山丘陵面積約為50%以上,也就是說信陽茶區所在的區域實際上是一個以丘陵低山為主體的山區。
信陽茶區地處大別山北坡,因而全區具有陰坡自然環境的總體特征。大別山北坡西段是我國亞熱帶東部丘陵山區的一個云霧高值區,云霧日數達103-139天,而南坡卻只有40天左右,南坡的太陽為直射光型,日照強度大,而北坡剛好相反;北坡的植被覆蓋比南坡好,因此,總得來說,信陽茶區茶葉生產的條件要優于南坡茶區。
4、有肥力很強的黃棕壤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載體,對茶樹生長的影響十分明顯。
信陽茶區土壤類型主要有:黃棕壤,黃褐土,棕壤,紫色土,紅黏土,石質土,和粗骨土,水稻土,油土,沙疆黑土等。
信陽茶區主要在黃棕壤這個土壤類型上,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區,面積約為270萬畝。黃棕壤在信陽地區有硅鋁質黃棕壤土屬,泥沙質黃棕壤土屬,硅鎂質黃棕壤土屬三種。
土體一般發育良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質地輕,通透性好,是發展茶園最好場所之一。
江北茶區茶園土壤主要為:黃棕壤
江南茶區茶園土壤主要為:紅壤
西南茶區茶園土壤主要為:黃壤和紅壤
華南茶區茶園土壤主要為:赤紅壤
信陽茶區分布的黃棕壤土基本上都是壤質土,從各種土質構成看,沙壤,輕壤占比較大。信陽茶園分布的黃棕壤土類一二等的土壤質地面積占到93。85%。由此可見信陽茶區的土壤質地十分有利于優質茶葉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