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前,我國的茶業教育岌岌可危。
50年代以來,我國茶葉生產得到復蘇,茶業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視。為普及茶葉生產技術,各業務部門舉辦了各類訓練班,如華東農林部委托復旦大學培訓茶葉干部,第一屆為期二年,所有入學資格、手續和學習辦法,和該校原有的茶葉專修科完全相同;中國茶業公司舉辦制茶干部訓練班,歷時一個半月,學員達200余人。
1950年秋,上海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開始招生。學生在兩年中改修科目有社會發展史、國文、英文、化學、普通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病害、植物蟲害、土壤學、肥料學、茶葉概論、遺傳育種、生物統計及田間技術、茶樹栽培、茶葉制造、茶葉檢驗、茶葉化學、茶業經濟及茶業機械等。專業課程由陳椽、莊晚芳主講。
1950年中國茶業公司中南區公司與武漢大學農學院合辦茶業專修科,培養新型茶業人才,招收學生54人。武大農學院各系教授兼任各科課程,還有馮紹裘等一批學者專門講授。武大茶業專修科學制二年,必修課程20門。
1951年11月,西南貿易部為培養西南地區貿易干部,在重慶曾家巖求精商學院舊址,設立貿易專科學院,其中有茶科,用來培養茶葉貿易人才。
為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1952年,國家對各地區的大專院校系科進行調整。調整后的茶業系科的分布和配置更加合理,資料、裝備、師資更加充實,初步形成了我國茶業教育現代化體系的基礎。
1952年,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調整到安徽蕪湖的安徽大學農學院。1954年2月安徽農學院獨立建院,同年7月遷至合肥,1956年恢復四年制的本科,全國招生。王澤農、陳椽等教授隨調整而成為安徽農學院茶業系的著名教授。西南貿易專科學校茶葉專修科并入西南農學院園藝系,目前已與農產品貯藏加工專業合并成食品系,學制四年。華中武漢大學茶葉專修科也于同年并入華中農學院。后將茶葉專修科撤銷,合并進入浙江農學院茶葉專修科,1956年改為本科,學制4年,并有莊晚芳等一批著名教授任教。1956年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茶作組發展為茶葉專業,屬園藝系,學制4年。此外,還有不少農業院校,已將茶學作為必修課內容,如福建農學院早在1950年就將茶樹栽培和茶葉加工內容列為農學系和園藝系講授課目。
70年代,中國茶業教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于茶葉生產的迅速發展,茶業專業人才的匱乏,刺激了許多產茶省(區),諸如云南、福建、四川、廣西等的農業院校紛紛設置茶業系或專修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0所大專院校設立茶學系科,從事執教的250余位教授、講師和助教,在40年中已培養出6000名茶葉系科畢業生、50名研究生和一批外國留學生、進修生,而且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此外,茶葉中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也是中國茶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目前設有茶葉專業班的中等學校,不下10余所。至于由農業、商業、外貿、農墾、公安、僑委等部門舉辦的職業培訓班更不計其數,都有效地提高了在出口創匯茶葉工作人員的素質。
四十年來,中國的茶業教育盡管經過了坎坷的道路,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不同層次的茶業教育已建立起來,憑借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充足的資料、較齊全的設備,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茶業教育。
我國的高等院校茶業系,主要培養高級茶業人才;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學校,主要培養普通的茶業人員;一般培訓班主要是提高各級茶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在教育為生產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的指導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各級茶業人才。有的長期工作在茶區,為發展茶葉生產,改變山區落后面貌,辛勤耕耘,作出了卓越貢獻;有的奮斗在財貿戰線上,長年累月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需要,作出積極努力;有的從事茶業教育工作,含辛茹苦,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桃李滿天下;有的終生奮斗在科技戰線上,為提高中國茶葉科技水平勤奮工作。在中國形成了一支既發展又穩定的龐大的茶業技術、管理和貿易隊伍。
中國的茶業教育擁有一支學科齊全,實力比較雄厚,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力量。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規劃下,編寫了全部的茶學系教材,有《茶樹栽培學》、《茶樹育種學》、《制茶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葉機械基礎》、《茶樹病蟲害》、《茶葉生產機械化》等等。中等茶業學校也同樣有全國統編教材。此外,各校還出版了《茶作學》、《制茶技術理論》、《茶業通史》、《茶樹栽培》、《茶葉制造》、《茶葉檢驗》、《茶樹栽培生理》、《中國名茶》、《茶葉》、《中國茶史散論》、《茶用香花栽培與花茶窨制》、《種茶與制茶技術問答》等一批圖書,編譯了《廣西茶葉》、《茶葉》、《農業科技譯叢》、《茶葉科研與論文集》、《茶葉通訊》、《四川茶葉》、《國外茶葉資料選輯》、《茶葉譯叢》、《茶業通訊》等一批定期或不定期刊物。
茶業教育為豐富教育內容,還結合生產實際,開展了科學研究工作。有不少院校設有茶葉研究機構,如湖南農學院設有茶葉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幾十年來,各院校在茶業科研上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的《珠茶炒干機》、《6CR?/FONT>55型揉捻機試驗》、《浙農12、21、25茶樹新品種》、《中小型兩套綠茶連續化成套設備研制和工藝研究》等;安徽農學院茶業系的《HCDJ?/FONT>6紅茶光電揀梗機》、《LCDJ?/FONT>20綠茶光電揀梗機》等;湖南農學院園藝系茶葉專業的《紅茶品種品質早期鑒定》、《速溶茶試制工藝》、《江華苦茶資源利用》、《紅茶多酚氧化的機制》等;西南農學院茶葉專業《高香切細紅碎茶初制技術研究》、《云南大葉種引種繁殖及推廣研究》等先后分別獲得了全國、部級或省級科技成果獎勵。
自80年代初,許多大專院校的茶學專業,恢復了茶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目前已有浙江、湖南、安徽等院校茶業系招收研究生,幾年來已培養了50名碩士研究生。198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在浙江農業大學設立茶學博士生招收點,目前已有2名博士生,中國第一代茶學博士即誕生。1989年,國家教委批準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為重點學科。中國的茶業教育在新形勢下正在飛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