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后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經民族確認,成為中國的第56個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其余散居于基諾鄉四鄰山區。主要從事農業,善于種茶。
1、吃“涼拌茶”
云南少數民族中,好茶的民族不在少數,而好茶以致于到“吃”的民族并不多,基諾族是其中的一個。基諾族喜愛吃涼拌茶,其實是中國古代食茶法的延續,這種原始的食茶法在基諾語中被稱為“拉拔批皮”。
用料:茶樹的鮮嫩新梢,黃果葉、辣椒、大蒜、食鹽等。
制作方法:將剛采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內。再將新鮮的黃果葉揉碎,辣椒、大蒜切細,連同適量食鹽投入盛有茶樹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放置一刻鐘左右,即可食用。
涼拌茶實已不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遠方客人,又是基諾人日常吃米飯時的佐菜,是基諾族茶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2、飲“烤茶”和“煮茶”
基諾族的飲茶方式主要有烤茶和煮茶兩種。
烤茶的制作一般是先用炭火將土罐烤熱后,把茶葉放于罐內烤熱烤黃烤香,再加入開水煮沸。傳統的烤茶濃烈異常,常需兌入清水以使其清淡。基諾族烤茶醇香濃厚,色濃味香,不僅是基諾族同胞的一種古樸茶飲,還是云南思茅地區各少數民族世代沿襲的古樸茶飲,也是招待貴賓的一種禮茶。
煮茶,在基諾族中較為常見,其方法是先用茶壺將水煮沸,隨即在陶罐內取出適量已經過加工的茶葉,投入到正在沸騰的茶壺內,經3分鐘左右,當茶已經浸出時,即可將壺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飲用。不管是烤茶還是煮茶,都是以飲用茶湯為目的的,故將其歸結為“飲”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