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有壽州黃芽、六安茶、小峴春、天柱茶、廬州茶、雅山茶、九華山茶、新安含膏、歙州方茶等生產。安徽在19世紀以前所產茶葉大部為綠茶,1875年以后,開 始生產紅茶。此外,尚有少量皖西黃大茶,祁門廬溪安茶(黑 茶),其中“屯綠”、“祁紅”等銷往國外,而內銷茶,大都是綠 茶,其中以歷史名茶,恢復歷史名茶,新創名茶及大宗茶,形成 一個以內銷茶為主,內外銷兼顧的生產格局。至今全省傳統名茶和新創名優茶已達100多種,有綠茶、紅茶、黃茶、花茶等多種茶類:
綠茶:屯綠、黃山毛峰、休寧松蘿、頂谷大方、紫霞貢茶、太平猴魁、敬亭綠雪、瑞草魁、黃花云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舒城蘭花、六安瓜片、齊山名片、菊花茶、天柱劍毫、白霜霧毫、天山真香、西澗春雪、白云春毫、岳西翠蘭等。紅茶:祁門紅茶。黃茶:霍山黃芽。
毛峰:白毫多而有芽葉尖端的茶,稱“毛峰”、“毛尖”等細 嫩“烘青’’茶,屬高檔綠茶。有黃山毛峰、九華毛峰、黃石毛 峰。尤以黃山毛峰的品質優異,產于黃山市黃山區、歙縣、徽州 區,以黃山風景區內品質最好,聞名海內外。年產300噸以上, 其中特級黃山毛峰約10噸。
瓜片:簡稱片茶,因一葉一片似瓜子形而得名。屬片形烘青 綠茶。產于六安、金寨、霍山等地,主產區位于響洪甸水庫周圍 及獨山、毛坦廠一帶,金寨縣齊頭山的質量尤佳,稱齊山名片, 前身為齊山云霧。明、清曾作貢茶。1856年清慈禧太后產子載 淳,并得月供齊山云霧茶14兩。可見此茶當時的地位,此茶是 由采下的芽葉板葉片制成,不含芽頭,不帶莖梗。1988年年產 300噸左右,其中齊山名片3 000千克。
祁紅:是祁門工夫紅茶簡稱。1876年在祁門仿閩紅制法, 由綠茶改制獲得成功,天賦其清高持久的甜花香氣,獨樹一幟, 備受消費者青睞。如今祁紅以祁門縣為中心,及其毗鄰的東至、 石臺、黟縣、貴地等縣(市)生產。
屯綠:為屯溪綠茶的簡稱。以生產眉茶為主,眉茶的主要毛 茶——炒青,在明代開始研制,松蘿茶即是。屯綠以其香高味醇 而不苦澀,為其他炒青所不及,如今產地有黃山市休寧、歙縣、 黟縣、祁門東鄉、屯溪區等,其中新安江上游的山區沿河洲地所 產為上品,稱為“洲茶”,尤以祁門鳧溪口,休寧茗洲等幾處品 質最優,過去稱為屯溪綠茶四大名家。屯綠年銷量1.2萬噸左 右。
太平猴魁:尖茶中的極品。尖茶依采摘遲早,葉質老嫩而又 稱奎(魁)尖,奎尖又分上奎、中奎、下奎。產于黃山區的新 明、龍門一帶。1900年創制于猴坑,以獨特“猴韻”風味而著 稱。1915年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現年產5 000千克 上下。
涌溪火青:制法源于炒青。其造型別致,是橢圓腰狀,粒粒 均勻,謂之“落水沉”,為安徽省名茶,以耐泡、香高、味醇、 回甜的品質,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名。
黃山綠牡丹:屬花型烘青綠茶,產于歙縣一帶,由茶人汪芳 生于1986年創制,以歙縣大谷運的品質為上。制茶工藝和品質 特征似菊花茶,沖泡后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品飲時文化風韻 高。其系列產品有錦上添花,海貝吐珠花型茶,暢銷海內外。
華山銀毫:屬綠茶。產于六安市東河口、毛坦廠一帶,1995 年華山名優茶開發中心奚德發創制。外形細秀,由芽芯組成,每 500克干茶含有14.7萬~17萬個茶芽芯,是綠茶中含芽最多的, 1997年9月在北京名茶拍賣會上,500克華山銀毫以8 800元拍 賣成功,同年被載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目前年產2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