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在江蘇“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浙江則進入“山女采茶不歸去”的新茶季。我兩個都沒耽誤,從江蘇海安吃完河豚,就直奔了杭州茶鄉梅家塢。
梅家塢是西湖龍井五大著名產地之一,另外四個是龍井、獅峰、云棲、虎跑,所謂獅、龍、云、虎、梅是也。其實原本是沒有“梅”的,民國后梅家塢的產量大增,才多了“梅”,按照精于茶藝的舍得師妹的說法,這是梅家塢會宣傳自己的結果。
梅家塢原本只是個茶鄉,現在不知是旅游帶動了茶葉還是茶葉催生了旅游,反正這兒已經成了連休假帶喝茶的地方。
我到梅家塢住的并不是客棧。主人是上海小伙兒小盧,原本做廣告公司,公司做煩了,跑到梅家塢租了幢民房,開始了修身養性的生活。和小盧一樣煩的朋友,隔三差五的找到他這兒度周末,他的4間客房就成了朋友的“客棧”,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朋友就越來越多。有朋友又把他的“梅家塢16號”寫到了網上,像我這樣的陌生游客順著網絡又找到了這里,成了他的新朋友。
對喜歡喝茶的人來說,清明前后來到梅家塢,還真有點朝圣的味道。泡好的龍井欣賞、品嘗了N多年,還真沒仔細看過采摘龍井茶的過程。這回總算滿足了心愿。
當年錢鐘書說:吃雞蛋何必一定要見母雞?我覺得在如今的世風之下,見了母雞,那個雞蛋我吃得才踏實。當然,見了母雞,那個蛋你也不一定能吃得踏實,如今滿街都是假龍井。的確如此,在杭州的旅游景點周圍,到處都有“龍井茶”賣,賤到120塊錢可以買一斤,而梅家塢的龍井茶,我去時開價在每斤3000元以上。
龍井茶當然早已不是龍井村那18棵御茶樹的概念了,但究竟哪兒產的茶才能叫“龍井”?很多年就是一筆糊涂賬,直到2009年,擁有1200年歷史的龍井茶正式有了注冊商標——只有在西湖、錢塘、越州3個浙江主產區18個縣市區培植生產的茶葉才能使用“龍井”二字。
在梅家塢,你會聽到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的稱謂。前面說的獅、龍、云、虎、梅幾個產地的龍井,被統稱為西湖龍井,也是最上品的龍井,而浙江其他地方產的龍井,統稱為浙江龍井。
小盧的房東既種茶也賣茶。在品嘗了梅家塢蔥油魚之后,房東為我沖了兩杯龍井,一杯西湖,一杯浙江,讓我試品。最后以我淺薄的常識,品出的結論是一杯清香,一杯濃香,當然沒好意思把結論說出口,怕人家說我是個酒鬼,就差品出醬香了。小盧畢竟久居梅家塢,按照他的心得是,梅家塢龍井清香有回味,而浙江龍井略帶澀口。
其實我喝茶也根本不會在意那么細微的差別,只要不出龍井的圈兒,我就心滿意足了。當然你不能拿所謂的“云南龍井”來蒙我,那點鑒別力我還是有的。拿出1000元,買下一斤浙江龍井,分為三包,老板堅持要用傳統的草紙為我包裝,說那才叫傳統文化。據說,龍井一天一價,這一斤茶要是六七月再來,估計五六百元可以買下。
清明當天一早,爬到梅家塢茶山上看采茶。“采茶女”多是來自江西玉山的老媽媽,她們在這兒采茶,每天賺100元的工資。這些純樸的采茶女恐怕不會想到,她們采下的這些小綠葉,在大都市已經是奢侈品的一種。4斤到4斤半的茶樹葉,可以炒出一斤龍井茶,這一斤茶在城市里賣出的價格,可能比這些采茶女工一年的總收入還多。
從她們的嘴里得知,龍井茶隔天一采,也就是說兩天即可長出新芽,大約采個20天,一棵茶樹一年的光榮使命就完成了。再問她們:這片茶樹今天是第幾次采?回答說是第五次了。也就是說最珍貴的頭茶,大約是10天前采下的。在此之前大城市里叫賣的“明前龍井”,當然就是騙子們干的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