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祭祀等民風茶俗最早源 于六朝建康;
六朝時期
道教、佛教最早在六朝時期與茶結緣,建康是當時 道教、佛教飲茶活動的中心•,
唐代李白在金陵寫有他一生中唯一一首茶詩,這也 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以名茶人詩的詩篇;
南唐君主派官員到福建開辟茶園,創制出北苑貢 茶,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最大的貢茶院;
宋代
宋代初年,金陵開設了我國南方最早的茶館;
明代
明初朱元璋下詔罷造團茶,改產散茶,制茶技術和 飲茶風習都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其飲茶方法一直延續 至今;明初朱權著《茶譜》,其飲茶程式.比日本茶道早100 多年,是日本茶道形成的重要源頭之一明代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上第一次由貿易來推動地 理大發現,把瓷器、茶葉等中國特產傳播到亞非許多 國家;
南京明代墓葬中出土了我國目前唯一有確切紀年 可考的明代早期的紫砂壺,是目前可見到的歷史上最早 的紫砂壺;明末居住在桃葉渡口的閔汶水是茶藝絕頂高手.顯 示了當時茶藝最高水平;明末清初杜浚在金陵論茶有四妙:“湛、幽、靈、遠”. 是茶文化史上第一次對茶藝真諦完整的論述;
清代
清代李漁、袁枚在金陵把我國古典飲食烹飪理論推 上了最高峰,其中有許多飲茶方面的真知灼見;《紅樓夢》《儒林外史》長篇小說中,以金陵為背景的 茶俗文化、茶館文化的描寫,其深度和廣度均是我國古 代文學作品之最;
民國時期
清代及民國時期秦淮茶館享有“秦淮茶館甲江南” 的盛譽;
雨花茶
雨花茶是20世紀全國新創制的著名綠茶;這些中華茶文化“之最”,彰顯了歷代金陵有識之 士,在茶文化上極為漂亮的文筆,對茶的文化、茶的傳播 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引領了茶文化新風,為中華茶文 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金陵茶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而且內容豐 富,精彩紛呈。
富于濃郁金陵鄉土氣息的茶俗茶禮,在四時八節、 婚嫁生育中,在吃早茶、吃下齋的茶食里,以及茶棚、茶 亭、茶爐子等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茶俗文化風采;生長于金陵名山的地區茶品,如攝山茶、天闕茶、清 涼山茶、鐘山云霧茶、獅子嶺茶等,散發著綠茶的芳香, 流動著江南的韻味;蘊有江南文化含量的沏茗技藝,其選水、擇茶、品茶 環境,以及高超的品茗技藝,使之升華為精神情感的藝 術活動;飄動著禪意佛香的茶禪文化,菩提達摩的面壁參禪.
牛首山、清涼山佛寺茶湯里的參悟禪理,僧人、文人相互唱和的茶禪詩詞等,在中華茶文化史、佛教史上都 占有重要地位;帶有秦淮儒雅風味的茶坊茶社•其茶館開設歷史之 早,茶館雅俗文化氛圍之濃,茶社里茶戲融合形式之獨 特等,是典型的江南茶館的代表;散發著詩意茶香的茶文藝作品,在對聯、詩詞、戲 劇、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上均有體現,提升了金陵茶文 化品位;陶弘景、李白、陸羽、王安石、朱權、杜浚、曹寅、李 漁、袁枚、魯迅、張恨水、趙樸初等歷代文化名人展現的 金陵茶情,飲茶情趣之濃烈,對金陵情感之深厚,宛若一 顆顆心靈升華的思想珍珠,串綴成一條閃光的茶文化項 鏈,使金陵茶文化的內容更豐厚,更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