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種茶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文字記載見著東漢《桐君錄》。南北朝《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唐代杜佑著《通典》記載:“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貢。”可見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為皇家貢品。
古丈產茶主要茶區在古陽鎮、東方、龍天坪、牛角山一帶。地處武陵山脈橫亙,山高谷深,森林密布,洞溪潺湲,云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且含磷豐富,茶葉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古丈毛尖選用適制的茶樹品種的幼嫩芽葉,經精細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緊直多毫、色澤翠綠、嫩香高悅、滋味醇爽回甘、耐沖泡等特點,具有獨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譽為“綠茶中的珍品”。獨特的生長環境和獨特的加工工藝,造就了古丈毛尖的獨特品質,而古丈也被稱為“茶葉之鄉”。
古丈毛尖制作有其獨特的工藝流程,其加工工藝分為攤青、殺青、初揉、炒二青、復揉、炒三青、做條、提毫收鍋等八道工序。在制作過程中,道道工序都要求精細操作,不可疏忽。特別是要掌握殺青和做條兩道關鍵技術,非言傳身授的茶師很難把握其要領,制作出精品。 古丈毛尖生長于獨特的自然環境。古丈縣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左右,溫和濕潤,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氣候的地域分布不勻,小地形氣候復雜,垂直變化大,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具有山地森林小氣候的特點。土壤腐殖質及土層厚度微域分布明顯,土壤質地多為壤土或砂壤土。其中含氮量大于1\%的面積占83\%。全磷含量在0.5\%-0.2\%之間,全鉀含量平均為2.2\%,硒含量極為豐富,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特定自然生態條件下,相對豐富的土壤養分,尤其是茶園土壤母質多為紫色板頁巖,含磷量高,極宜茶樹生長,為古丈毛尖名優茶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古丈大事記史料記載,古丈毛尖茶曾遠銷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享譽五湖四海。1929年,古丈毛尖榮獲法國國際博覽會國際名茶獎;1950年,銷往蘇聯;1957 年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展覽會金獎;198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83年被外經貿部評為全國優質出口產品;1988年獲北京?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0年被列入北京第11屆亞運會指定產品;1999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2001年、2002年連續兩年榮獲中日韓國際名茶金獎;2005年被評為湖南十大名茶;2008年被評為中國綠茶高峰論壇金獎。
《挑擔茶葉上北京》的歌謠流傳至今,歌唱家宋祖英一首《古丈茶歌》唱遍大江南北,如今古丈茶業產業及文化向規模化發展,來自五湖四海的嘉賓增進了對 “古丈毛尖茶” 商業財源價值信息的了解,同時加深了對古丈綠茶是養身美顏和預防多種疾病的保健佳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