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連續暴雪,加之2月份受持續低溫天氣的影響,杭州龍塢一帶的龍井茶放慢了生長的腳步。今年茶葉采摘比往年要晚半個月,可能在3月25日左右,龍井茶才可以大面積采摘。
“一年之計在于春”,用來形容采茶也許是再恰當不過了。“明前”、“雨前”,錯過了幾天,便錯過了一季。
春光明媚的時節,去遍山青綠的茶鄉,看茶葉尖上綴著霧氣凝成的水珠晶瑩剔透,品新茶在杯中起伏清香四溢,呼吸茶山里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自有一番情趣在心頭。
茶名:西湖龍井
茶情:西湖龍井茶茶葉形狀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勻齊,像一片片蘭花瓣,其色澤嫩綠或翠綠,鮮艷有光,香氣清新鮮爽,滋味甘甜。若在玻璃杯中沖泡,則葉片嫩勻成朵,一旗一槍,交錯相映,茶湯清碧,悅目動人。
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采摘青葉,“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稱“明前茶”。該茶的嫩芽初發,如同蓮心,故又叫“蓮心茶”,一斤干茶約需36000顆嫩芽方可炒制成,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稍長,形狀似槍,故又稱“旗槍”。“立夏”時采摘的叫“雀舌”。再過一個月采摘的茶,謂之“梗片”。
茶趣:西湖龍井茶位居我國十大名茶之首,因產于西湖附近的“龍井村”而得名。它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而聞名于世。
西湖龍井茶產于西湖西側群山之中,其中又以獅峰山、龍井村所產的茶葉品質最佳。這里峰巒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蔥郁,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勻,特別在春茶期間經常細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霧繚繞,造就了茶樹生長發育特別需要的“天時地利”。
西湖龍井以“獅(峰)”、“龍(井村)”、“云(棲)”、“虎(跑)”、“梅(家塢)”產出的為正宗。
茶鄉游:位于云棲西2公里瑯碭嶺北麓的梅家塢,沿梅靈路兩側向前延伸十多里,“不雨無長澗,無云山自陰”,和隔山相望的龍井、獅峰一樣是龍井茶的名產地,路邊一座茶樓連著一個茶莊,白墻青瓦,沿路都是茶香。梅家塢原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5次來訪,方名聲大噪。
3月的西湖是最能體現江南水鄉的迷人意境。人們常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西湖”。籠罩在3月小雨中的西湖,如披著輕紗的西子,遠山近水,都帶著朦朧的水氣,樹更綠了,湖更秀了。3月的雨是不惹人討厭的,細細的雨絲,如同調皮的孩子忽左忽右,沾在人們的衣服上、帽子上。
3月的西湖不可錯過蘇堤和白堤。堤上桃花與垂柳間種,垂柳發出了新芽,襯著嬌嫩的桃花,白的、紅的、粉的、綠的,正如《紅樓夢》中寶玉所云:“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茶名:君山銀針
茶情:君山銀針是我國十大名茶中觀賞性最強的茶。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銀針是黃茶,芽身挺直,茶色明澤。開水沖泡后芽頭自杯底沖向水面,懸水豎立,繼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芽頭如雀嘴吐珠。
君山銀針的采摘和制作都有嚴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標準為春茶的首輪嫩芽。而且還規定:“雨天不采”、“風傷不 采”、“開口不采”、“發紫不采”、“空心不采”、“彎曲不采”、“蟲傷不采” 等九不采。葉片的長短、寬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計算,一斤銀針茶,約需105000個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鮮茶200克。
茶趣:君山銀針產于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島。這里環境優美,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洞庭二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云霧繚繞,空氣清新,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茶鄉游: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
君山景勝,勝在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極其獨特,這座小小的島嶼浮游于浩淼無際的洞庭湖中,滿島翠綠,萬木蔥蘢,更兼葦葉青青,碧竹遮天,還有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茶樹,飄漫著沁人心脾的茶香。
景區現存的景點有舜帝的“二妃墓”、“湘妃祠”,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和“酒香亭”,呂洞賓的“朗吟亭”和 “柳毅井”與“傳書亭”。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
茶名:普洱
茶情: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云南大葉種,采摘其鮮葉,經殺青后揉捻曬干的曬青茶(滇青)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和發酵的特殊工藝加工制成。大葉種茶葉具有發芽早、持嫩性好、葉質柔軟、鮮葉的水浸出物高等特點。初制毛茶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又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稱“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與谷花品質為最佳。
傳統的普洱茶是指由普洱府轄區出產,并在普河城集散的以“云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按曬青工藝初制成的青毛茶及其再加工(如后發酵、蒸壓等)制成的成品茶。
茶趣:普洱茶屬重發酵茶。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氣,耐貯藏,愈久愈醇,堿度愈高,品質愈好。
瀾滄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產地及集散地,這一帶年平均溫度17°C~22°C,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類型。在這種海拔差異大、日光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該地區是世界公認的茶樹源產地及基因庫,也是世界最宜產茶區之一。
茶鄉游:思茅(今普洱市)曾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里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面積最大的市級行政區。普洱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賣茶的地方,這里有近8萬畝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樹齡2700多年的鎮沅千家寨野生茶樹王,還有樹齡千余年的瀾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和景邁萬畝栽培型的古茶山。
思茅(今普洱市)有著名的旅游景點——瀾滄江。瀾滄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景東縣流入思茅地區(今普洱市),貫穿全區六縣,然后流經西雙版納,出境稱湄公河。古時傣族稱此江為“南蘭章”,意為“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江兩岸景物變化多端,奇峰嶙峋,“老莖開花”、“變色的花”、“絞殺植物”等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充滿了神秘色彩。
游覽瀾滄江可分上下兩段。 上段游覽線從景洪出發,逆水而上至虎跳石,江面漸漸收縮,最窄處僅20米左右。兩岸是參差不齊的大巖石,江水洶涌澎湃。下段游覽線從景洪乘船而下,經橄欖壩至中、老、緬三國交界處,礁石林立。
茶名:安溪鐵觀音
茶情:安溪鐵觀音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為夏茶;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l0月上旬)為秋茶。有個別地方由于氣溫較高,還可生產一季冬茶,制茶品質以秋茶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
鐵觀音外形條索蜷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表帶白霜。傳統鐵觀音具有天然蘭花香、梔子花香或桂花香,香氣高爽持久,清香型香氣細長幽雅。湯色淡綠、清亮,葉底較嫩,呈綢緞面無紅邊。
茶趣:安溪地處戴云山東南坡,境內按地形地貌之差異,素有內外安溪之分,按照這種分法,內安溪占據了全縣茶葉總產量的80%,包括西坪、虎邱、大坪、長坑、祥華、感德、劍斗等十幾個主要產茶鄉鎮。這里群山環抱,峰巒綿延,云霧繚繞,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諺,特別適宜茶樹生長。
茶鄉游:福建安溪茶葉公園地處參內鄉圓潭村龍蝦出海山,位于縣城東南方向2公里。茶葉公園面積近400畝,青山綠水,綠樹成蔭,茶果飄香,種植有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等60多種茶樹品種。
安溪的茶園可以用“碧海波濤”來形容,空氣中飄著陣陣沁人心脾的淡淡茶香。在茶葉收獲加工的季節,村道兩旁的民房前,晾曬著大片大片的茶青,房屋后,是層次分明的茶園和其間辛勤采茶的茶農。一畦一畦修剪得十分整齊的茶樹,墨綠色的枝葉層層疊疊,四周的山頭上是層層梯田,綠油油的茶樹與紅色的土壤一層層錯開,遠遠望去,讓人心曠神怡。
安溪西坪是鐵觀音的發源地。進入茶農家,親眼目睹烏龍茶的制作,親自泡一杯剛剛炒出來粒粒透香的觀音茶,品嘗發源地特殊的觀音韻味,盡情領略茶鄉農家的風采。
安溪縣境內還有騎虎巖、洪恩巖、李光地故居等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