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桂(又名黃旦) ,無性系品種。黃金桂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傳說一:相傳,清咸豐古年(1860)安溪羅巖灶坑村(今虎邱鄉美莊村),有個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為妻。當地風俗,結婚一個月,新娘回娘家“對月換花”,返回婆家時,新娘帶回的禮物中要有一種東西“帶青”(即植物幼苗),以象征世代相傳,子孫興旺。王氏“帶青”之物,即為兩株小茶苗,種在祖祠旁園地里。經夫妻雙雙培育,長得枝繁葉茂。采制成茶,色如“黃金”,奇香似“桂”,左鄰右舍爭相品嘗,嘖嘖稱贊,特以王淡名字諧音命名為黃旦。后來,茶商林金泰將黃旦運銷東南亞各國,供不應求。為進一步提高黃旦的身價,并根據黃旦的特征,取名黃旦。
傳說二:十九世紀中葉,安溪羅巖村茶農魏珍,外出路過北溪天邊嶺,見一株茶樹呈金黃色,因好奇心驅使而將它移植家中盆里。后經壓枝繁殖,精心培育,茁壯成長。采制成茶,沖泡之時,未揭杯蓋,茶香撲鼻;揭開杯蓋,芬芳迷人,因而傳揚。
后人根據其葉色、湯色特征,取名黃旦。黃金桂是以黃(也稱黃旦)品種茶樹嫩梢制的烏龍茶,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優雅鮮爽,略帶桂花香味,葉底中央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素以“一聞香氣而知黃旦”而著稱,古有“未嘗天真味,先聞透天香”之譽。品馀精品黃金桂,湯色金黃明亮,輕啜滿口生津,滋味醇細甘鮮,令人心曠神怡。
黃金桂正因挾獨特的品格和上市早的優勢,贏得市場,倍受茶人青睞。黃金桂早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就山金泰茶莊經營,主銷漳州再轉香港、新加坡等地。1982年3月,安溪茶廠生產的“特級黃金桂”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
1984年,黃旦在茶樹良種評審會被認定為“全國良種”。1985年黃金桂被農牧漁業部和中國茶葉學會評為“中國名茶”。
1986年又被商業部授予“全國名茶”稱號。諸多茶葉名家對黃金桂心寄存受,曾作不少精辟論斷。陳椽在《中國名茶》中論述:“提到黃金桂,有幸品嘗過的人即刻會想起那種獨特醉人的高香和清醇甘爽的滋味”。“黃金桂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良好飲料。香高味美,品質獨特,暢銷國內外,以東南亞僑銷為主,目前已擴銷到日、法、美和西德等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深受喜愛”。張天福在《福建烏龍茶》一書中敘述:“近年來,黃旦以其奇異‘透天香’品質特點和上市早的市場優勢,倍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有各種包裝形式的黃金桂出口,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享有很高的聲譽”。
至1999年底,安溪黃金桂的生產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全縣黃金桂茶園面積達1.2萬多畝,產量達2000多噸,約占全縣茶總量的16%。茶葉主產區為虎邱鎮的羅巖,以及大坪、金谷、劍斗等鄉鎮。
黃金桂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較強,單產較高。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制烏龍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黃,葉底黃亮,獨具一格。 因其湯色金黃有奇香似桂花,故有黃金桂。在產區,毛茶多稱黃或黃旦,黃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