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水瓶與水缽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即是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龍缸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好看極了。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fā)增添茶興。小火爐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恰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羽扇與鋼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好茶葉也已具備,這只是有了沖功夫茶的物質,還不算工夫。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至于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于講究的范圍的。
煮茶要訣,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納茶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雪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茶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很夠了。
刮沫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往茶沫,然后蓋定。淋罐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謂之淋罐。
灑茶幾經數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酒茶。灑茶既畢,乘熱而飲,林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說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神明變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盡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