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文化 /  茶藝茶道 /  探尋溫州早茶市場營銷“良方”

探尋溫州早茶市場營銷“良方”

溫州茶葉一直有著氣候和茶樹品種兩大資源優勢,經過長期選育,培育出了永嘉烏牛早、平陽特早茶、瑞安清明早等五大早生茶樹品種,并經過長期開發,形成了溫州早茶。

溫州早茶2月中下旬即可采摘上市,比杭州西湖龍井提早一個月左右,故有“浙江第一早”的美稱。然而去年溫州早茶的產量和產值卻只位列全省第八。緣何?沒有穩定客源是主因。為降低風險,茶農只能將茶青賣給上門收購的杭州等地客商。“浙江第一早”的溫州早茶就這樣被他們改頭換面加工成了龍井茶葉,成了“李鬼”。而能留下來在本地加工成溫州茶的,也大多以自產自銷為主。

如何讓質優物美溫州茶走出這種尷尬境地?政府相關部門、茶企、茶農均在尋找具本土特色的“良方”。

發揮早優勢

主攻禮品茶

2007年,溫州市的茶葉總產量為5451噸,總產值達到3.62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2263噸,名優茶產值3.02億元。從這組數據上可以看出,名優茶已經成為溫州茶業的主體,而名優茶又主要用作禮品茶。

“溫州早茶走禮品茶路線是根據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市農業局特產站副站長朱永明介紹,“溫州早茶均為明前茶,這個時期正好是每年茶葉的‘斷檔期’,而溫州做生意的人多,華僑也多,送茶禮又是份很好的心意,所以市場對精品禮品茶的需求非常大。‘早’,正是溫州早茶最大的優勢。”

針對市場的需求,發揮早茶的優勢,推出禮品茶便成了各縣茶葉品牌今年的主要動作。永嘉的“烏牛早”、平陽的“早香茶”、瑞安的“清明早”、泰順“三杯香”,文成“劉基貢茶”等溫州名茶都紛紛根據區域歷史文化特點,推出有地域特色包裝盒的禮品茶。

“我們受制于種植面積,規模優勢上不能與其他產茶大區相比。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須在茶葉附加值上下功夫。”泰順農發茶廠負責人林須劍告訴記者,今年他邀請專業人員為自己的“三杯香”設計禮盒,用山水畫的形式將泰順的廊橋、有機茶園等“復現”在精美的木盒上。這樣精致包裝的禮品茶價格就比普通茶提高了3倍。

延伸茶資源

放大茶經濟

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滿眼望去,層層梯田里都是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茶樹。在這茶的海洋里,游客不但能品香茗,還能一邊享受著自采自炒的樂趣,一邊感受著樸實的農家風情。這不是杭州的“梅家塢”,而是蒼南縣五鳳鄉八畝后村的“五鳳香茗園”。

“五鳳香茗”是八畝后村茶葉的主打品牌,村里在推廣該品牌時另辟蹊徑。“我們是以‘茶文化’為核心,打造集觀茶、品茗、農家樂風情游為一體的生態‘香茗園’。”五鳳鄉黨委書記董宏庫說。

從2005年開始,八畝后村借鑒杭州梅家塢生態茶葉產業建設經驗,提出打造“溫州梅家塢”的構想,對茶葉產業及生態文化建設進行專門規劃,將村子改造成茶村特色,修建了“賞茶軒”、“品茗亭”的茶文化景點。“五鳳香茗園”里還經常舉行現場品茗、茶藝文藝表演、采茶比賽、炒茶比武等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現在園里平均每個周末都要接待600多位游客呢。”五鳳鄉鄉長丁宗陽告訴記者,“大家在采茶、品茗、游玩之后,都會購買一些‘五鳳香茗’帶回去。這樣不但火紅了村里的農家樂,我們茶葉的銷路也解決了。”

這些被帶回去的茶葉在無形中就推廣了“五鳳香茗”的品牌,而盡興而歸的游客們更是“活廣告”,又讓更多的人到“五鳳香茗園”旅游,形成一個“以茶引人,用人薦茶”的良性循環。

老板做茶葉

注入新理念

“茶葉市場的日漸升溫,也吸引了許多原來做其他生意的大老板們的注意力。”朱永明說,“而這批老板的入主,則能大大改變茶農自種、自采、自炒,小打小鬧的作坊式狀態,給茶產業注入雄厚的資金和最有本地特色的民營經濟經營理念。”

樂清市大龍湫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建樂就是這批人的代表之一。2005年從燈具行業轉行入主“大龍湫”茶葉后,林建樂用短短3年的時間,讓“大龍湫”在眾多雁蕩毛峰茶葉品牌中異軍突起。相對土生土長的茶農,資金無疑是林建樂一大優勢。“我一下就和茶葉基地簽署了25年的長期承包合同,這樣做是為了給‘大龍湫’的品牌發展作一個整體的長遠規劃。而且想拿QS認證、做精美包裝,都需要大筆投入。前3年,我們就專門投入150萬元進行茶園建設。在收益比較慢的農業企業,想要快發展,資金的支撐非常重要。”林建樂說。

而這些“身經百戰”的老板們給茶葉市場帶來更加重要的還是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創新的理念。林建樂現在“白天當老板,晚上看黑板”,參讀了中國首屆農推專業研究生。“這樣可以直面茶葉專家,了解到最快的市場信息,學到最新的技術。”林建樂說,他還正準備利用溫州人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優勢,采用授權專賣店的形式讓“大龍湫”走出去。

對采摘生產、生態環境制定嚴格的標準化管理,從中國茶葉研究所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利用現代媒體推廣品牌的宣傳手段,老板們一針針的“助推劑”給茶葉銷售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