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實施“南茶北引”工程45周年之際,日前,日照市農業部門邀請投身于“南茶北引”工程的部分老領導和山東茶葉主產區的日照、臨沂、青島三市的10位“老茶人”,回顧“南茶北引”45年來的成功經驗,探索北方茶樹越冬防護技術措施,更好地促進日照茶業健康發展。
自1966 年至今,日照茶樹共遭受過10次較大規模的凍害,其中有4次發生在近10年間,呈現越來越頻繁的態勢。
原臨沂市林業局高級茶葉農藝師-夏建立:你種茶就要防凍……咱現在這幾年吧,也沒有太低的溫度,麻痹大意,咱以前說山前跟山后的溫度相差五六度,現在我看有些人腦子一發熱,山前也種,山后也種。
嵐山區巨峰鎮西趙家村老茶葉技術員-劉召賢:咱們原來施肥強調的是“前促后控”。春季施化學肥料,可以促使茶樹生長,促使茶樹發芽,多拿些收入,現在呢,施化學肥料到10月份,沒有這個“前促后控”的說法了,打破了原來(遵循)的規律了。
原日照縣委書記-牟步善:以前追土雜肥肥深,根扎得深,現在)用化肥抓了施在頂上,根都在上邊,所以茶樹就不抗凍。
嵐山區巨峰鎮西趙家村老茶葉技術員-劉召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春季開始采茶從5月10號到15號開園,那時候強調處暑封園。茶樹積累養分的時間長達八個半月……現在全年的采摘時間在六個半月左右,茶樹積累養分的時間還剩下了五個半月,這樣就說茶樹的抗凍機能減弱了,休養時間短了。
針對現在有人直接從南方購買茶苗到日照栽種的現象,老茶人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原臨沂市林業局高級茶葉農藝師-夏建立:我親自在后黃埠村做過調查,用種子種的根扎到一米半還多,扦插的那個毛毛細根頂多還不到40厘米深,差太多了,它能抗凍嗎?
茶園如何越冬,一直是“南茶北引”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老茶人們就如何提高茶樹越冬性能,實現茶樹安全越冬,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日照市原政協副主席-丁原勝:凡使用麥揚、秫秸子、爛麥糠鋪上以后,把根保護住了,水分只要達到了,青枝綠葉……我覺得這個經驗應該很好地在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