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陳香茶包括三大類:一是自然陳化的陳香茶,即由廣東大葉青、鳳凰水仙、客家炒青綠茶和大葉種綠茶直接長年倉貯,經多年自然陳化而成的陳香茶,如老水仙、女兒茶、廣云貢茶(含生餅)、鴻雁牌鳳凰單叢七子餅、仁化白毛七子餅等;二是半發酵陳香茶,是以廣東連南大葉、乳源大葉、清桂大葉等鮮葉為原料加工成黑毛茶后再經存放陳化而成的陳香茶,其主要工序是:鮮葉→萎凋(曬青)→殺青→揉捻→悶(渥)堆→翻堆→松木明火→焙干→存放陳化,或鮮葉→萎凋→殺青-揉捻→初烘→渥(漚)堆→翻堆→明火焙干→存放陳化,如曲江羅坑茶、臺山白云茶、鶴山古勞茶、廣州伯公茶等;三是后發酵陳香茶,即利用廣東大葉青、土青茶、綠毛茶或烏龍毛茶,經潮水渥堆并經多年陳化而成的茶葉,其工藝技術與云南熟普洱茶如出一轍。
廣東陳香毛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褐紅或烏褐、湯色紅濃尚清、陳香濃郁、滋味醇和,在一定的儲存條件下,隨時間的延長,其外形顏色變得烏潤,湯色由渾濁變清亮,霉味逐步消退,形成愉快芬芳的陳香陳韻,特別適合老年人飲用。
下面以廣東后發酵陳香茶為例,闡述其加工工藝流程:
毛茶原料→渥堆→翻堆→干燥→分篩→揀剔
(一)毛茶原料加工
以廣東大葉種或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后曬(烘)干即成曬(烘)青毛茶原料。
(二)毛荼整理
毛茶原料按等級歸堆、付制,要求老嫩基本一致,入倉庫,發酵前進行分篩即撈頭、割腳,然后拼配成不同級別的待發酵原料。
(三)潮水發酵(渥堆)
毛茶原料潮水發酵(后發酵)主要是為了引導所需的微生物在濕熱條件下發生反應,促進茶葉陳化,這是形成陳香茶品質特色的核心。根據茶葉老嫩度、氣溫、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所等不同情況決定發酵時的潮水量,潮水宜用潔凈無污染的冷水。一般嫩度偏低的毛茶發酵前、中期潮水量控制在25%~28%,發酵后期潮水量應控制在20%~25%;嫩度偏老的毛茶發酵前、中期潮水量應控制在28%~30%,發酵后期潮水量減至25%~28%;“回南”季節相應減少2%~5%。加完水后預堆2~3小時,使茶坯的水分均勻。歸堆時堆高控制在0.8~1.0米,每堆控制在5~8噸。發酵前期蓋上濕麻布袋,起到增溫保濕作用,利于發酵的進行。發酵室要裝上溫度計和濕度計,分別在堆心、堆邊插上溫度計、濕度計,記錄好溫度、濕度的變化,以便于翻堆的進行。
(四)翻堆
翻堆是調節溫度、濕度和微生物變化的技術措施,是影響陳香茶品質的關鍵。陳香茶在發酵過程中,必須掌握好發酵程度、發酵堆溫度、濕度等的變化,適時進行翻堆。溫度低于40℃時不能達到理想的發酵效果,而高于65℃時會出現茶葉燒心,使得湯色濁暗,因此均需要進行翻堆。一般發酵前期5~6天翻1次,中期7~8天翻1次,后期8~9天翻1次。經過幾個周期后,當茶葉呈現褐紅色、茶湯無強烈苦澀味、湯色紅濃時可進行開堆攤晾。在翻堆時,翻拌要均勻,使茶葉無團塊,以使水分分布均勻,發酵均勻。
(五)干燥
渥堆結束后,為避免發酵過度,必須進行干燥。陳香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或曬干,而應采用自然晾干,這樣有利于陳香茶的品質發展與提高。當茶葉含水量低于14%時,即可進行篩分。
(六)篩分、揀剔
篩孔由茶葉老嫩度決定,按規定將各篩號篩分出來的茶葉進行單分處理,剔出非茶類夾雜物,各級別對樣評定,分別進行堆碼。
(七)拼配勻堆
根據茶葉等級、篩號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篩號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配,以達到穩定產品規格與質量的目的。
陳香緊壓茶是由陳香散茶經蒸汽蒸熱后壓制整形而成的。緊壓整形后即可慢火干燥,干燥溫度控制在50℃。當含水量降至5%時即可進行倉貯陳化。
廣東土青茶和大葉青是廣東歷史上最大宗的黑茶原料茶,主要用于加工廣東陳香茶、特色老茶(廣州伯公茶)、廣云貢茶和廣東普洱茶等陳年黑茶,其毛茶加工(初制)工藝與.湖南黑毛茶、廣西六堡毛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