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小峴春”制作工藝
“小峴春”制作工藝規程:
1、攤青:小峴春的采葉標準是一芽二葉初展,以四月十日至四月二十五日之期為最佳,俗稱“谷雨”前后的小峴春。將采下的鮮葉經揀剔紫色芽、病蟲葉及其它雜質后,置于竹扁內簿攤4~6小時,使之蒸發一部分水分和除去青草氣,散發茶葉芬芳,葉質柔軟葉色由鮮開始轉淡即可進行殺青。
2、殺青做形:殺青鍋溫在120℃~140℃,先高后低,每次投葉量約30~50克,用炒帚在鍋內抖炒,先慢后快,注重抖揚散失水分,防止茶葉在鍋內焦邊炸泡,防止旋捺裹團悶黃,待葉芽炒至葉色轉暗,葉質變軟,有香氣揮發,這時將鍋溫立即降低到70℃~80℃開始做形。即用炒帚在鍋內旋、拍、揚、捺的手法先重后輕,防止卷條,防止碎葉斷芽,炒3~4分鐘,芽葉成形約五成干即起鍋。
3、毛火烘焙:用竹制烘籠,籠頂溫度60℃~70℃,每4~5鍋茶作一烘,要求簿攤、勤翻、快烘,時間15~20分鐘,烘7~8成干即可下烘攤涼。
4、足火包裝:足火籠頂溫度應保持在50℃~55℃,這是一道文火慢烘的程序,要求:上葉要勻、翻葉要勤、手勢要輕,時間約40~50分鐘,視芽葉輝毫緊身高香的程度方可下烘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