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茶類都有其經典產品或嘜號,它們或是某個品類業內的標桿,或記錄著一段特殊的歷史,是研究和了解一個茶類無論如何都不能回避的。
六堡茶是黑茶里的一個杰出代表,產地廣西梧州,著名的僑銷茶。此前可能你對它了解得并不多,近些年,因其獨特的滋味和保健功效,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因此,盤點這個茶類的經典產品和嘜號顯得很有必要。
梧州中茶,是梧州當地最老牌的六堡茶企業,熟悉六堡茶歷史的人知道,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其對六堡茶的產業延續發展,以及工藝的創新有著決定性貢獻,梳理六堡茶的經典產品,梧州中茶是絕對繞不開的。
我們會發現,梧州中茶所生產的傳奇產品,差不多占據了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六堡茶傳奇產品與嘜號的絕大數。
由于六堡茶此前以出口為主,而在2005年外貿茶葉出口許可證管理取消以前,梧州中茶是唯一擁有權限的企業,因此,其許多經典產品就與出口有莫大關系,如直接以“外貿三君子”為名為人所知的黃盒、山水盒、黑盒。
“老八中”系列
時間:上世紀60-70年代
規格:250g、100g
原料:特級或一級
主銷區域: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
價值:70年代“老八中紫盒”(250g),約5000元/盒
版本信息:老版僅60-70年代生產,存量極少,2016年為最新復刻版
我們曾在《102年來茶葉包裝越變越丑了嗎?》一文中提到,據統計,1960年全國的茶葉小包裝出口僅占出口總量的0.06%。而梧州中茶也在這股時代潮流中走在前列。
其中打頭陣的就是這款老八中系列的紅盒與紫盒,它們是梧州中茶第一款用于出口海外的小包裝產品。
此前,六堡茶基本都是用籮筐、紙箱或編織袋等裝散茶,消費者只知道是從中國進口來的六堡茶,但具體是哪個品牌,就不甚清楚了。為了方便使用,首款小包裝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銷售增加國家創匯,這兩款產品特意要求精選嫩度均勻一致的原料來制作,以一芽二三葉為標準進行采摘。外包裝也以“一芽二葉”茶葉圖片示意,建構了中茶六堡茶外貿出口的最高嫩度標準的形象。
由于是出口,紙盒外包裝出現有多處英文介紹,如背面有“LiuPaoTea”英文名,以及一側的英文簡介。但遺憾的是,它們生產周期并不長,是六堡茶小包裝海外市場的排頭兵。
幾年前,一位馬來西亞經銷商反饋給梧州中茶,店里僅存幾盒70年代“老八中紫盒”,由于年代久遠,外盒已經退色,但保存基本完好,價格已是高達2800馬幣(人民幣約4520元)。
鐵盒工體罐
時間:上世紀60-70年代
規格:250g
原料:特級或一級
主銷區域: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價值:70年代工體罐,約8000元/罐
生產延續:老版僅60-70年代生產,存量極少,2016年為最新復刻版
工體罐得名于其包裝上體育場圖案,關于這個體育場,曾經引起茶友們眾說紛紜,有好事者考據說,這是南寧以前的體育館,建筑雄偉壯觀,當時是廣西的驕傲云云。
但后來查證,圖案上的體育場是北京工人體育館(簡稱“北工體”),是最早出現在我國郵票上的體育館。因為產品主銷海外,便把這個人們心目中里程碑式的建筑選作六堡茶包裝的圖片。
與此同時,那段時間也是六堡茶外貿出口的一個恢復強盛期,在1962年,六堡茶出口達117噸,創匯69544美元。算是那個年代,茶類創外匯時代的標志性產物。
2016里約奧運會期間,復刻版“工體罐”面市,還原老“工體罐”的神韻,遵循配方,精選七年陳一級六堡茶為原料,受到市場追捧。
木紋黃盒
時間:上世紀70年代
規格:250g
原料:特級或一級
主銷區域: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價值:90年代黃盒,約4500元/盒
版本信息:連續生產11個版本,2015年為最新
在梧州中茶的外貿產品中,外貿三君子最為知名,再版次數也最多。木紋黃盒是它們中最早的一款產品,原料等級為特級或一級。
可以說它是一面旗幟,記錄了小包裝六堡茶的出口歷程,至今已出到2015年的第11版,馬來西亞茶友對黃盒印象十分深刻。
據梧州中茶介紹,幾年前,一位馬來西亞七十多歲的老華僑向他們聊天,說起黃盒來滔滔不絕,對每個版本的黃盒更是如數家珍。哪一個是70年代的,哪一個是80年代的,各個版本之間有什么區別,都能一一道來。
近幾年,由于六堡茶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為了收集一整套的黃盒六堡茶,有人甚至踏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尋找的各個版本的黃盒六堡茶,價格更是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