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接近川、藏“大三角”地帶的高山峽谷和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之道――“茶馬古道”。據導游介紹,“茶馬古道”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是指在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安桉R古道”最初得名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后來隨著交易品種的增多,各種貨物的運送主要由馬幫承擔,運輸的物資又以茶葉為大宗,因此這種交通渠道就被稱之為“茶馬古道”。它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中后期最為繁榮。近年來,專家們對“茶馬古道”的研究熱情很高,圍繞古道發源的爭議也不少,但對“茶馬古道”的主線則有比較一致的說法。中國西南的“茶馬古道”主要分滇藏道、川藏道和青藏道(甘青道)三條主干線。
其中滇藏道南起云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滇藏線茶馬貿易有自己的特點,由云南內地的漢商把茶葉和其他物品轉運到該地轉銷給當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販運商人,又從當地坐商那里購買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產品、藥材,運至麗江、大理和昆明銷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換取以茶葉為主的日用品返回西藏。從唐代開始,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歷經滄桑一千余年,茶馬古道就像一條大走廊,連接著沿途各個民族,發展了當地經濟,搞活了商品市場,促進了邊貿地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
“茶馬古道”是漢、藏等各民族關系融洽的紐帶,團結的象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中國的歷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多民族逐漸聚合在一起的歷史。茶馬古道所見證的,正是漢、藏等西南其他民族怎樣逐漸聚合的歷史過程。在古道上由成千上萬漢、回、蒙、納西等民族商人、工匠等組成的辛勤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伴著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之路、探險之路和人生之路。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中,增進了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親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文化圈。在茶馬古道上的許多城鎮中,藏族與漢、回等民族親密和睦,藏文化與漢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相互交融。出現了不同民族的節日被共同歡慶;不同的民族飲食被相互吸納;不同的民族習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諧。文化的和諧又促進了血緣的親合,漢藏等各民族聯姻的家庭在這里大量產生。與此同時,沿途地區的藝術、宗教、風俗文化、意識形態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安桉R古道”是迄今我國西部文化原生形態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條民族文化走廊,促進了藏漢等各族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由此而進一步推動了沿邊各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梢哉f,茶馬古道不僅是邊疆地區物資運銷之路,同時也是中國西南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其中麗江古城是保存較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之一。今天的麗江古城是來云南旅游的必選景區,是小資白領的休閑勝地,有許多外國朋友來這里旅游、度假、做生意。狹窄的街坊開辦了許多咖啡喔、酒吧、茶社、玉器古玩店、燒烤小吃店。一到夜晚,串串紅燈籠倒映水中,各民族口音的叫賣聲,夾雜著說各地特色普通話的游客,仿佛再現了當年古城的繁榮。使人聯想到這個當年茶馬古道上重要商鎮,來往的商人在這里交易茶葉、布匹等物品的情景,現在麗江古鎮上光滑的青石板路還保留著當年馬隊走過的痕跡。
茶馬古道的發掘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文化底蘊豐厚的旅游資源,更在于它作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的一段歷史見證,作為今天中華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而其蘊藏的意義和價值,必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益凸顯。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積淀升華為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而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奮斗精神已經得到了發揚和延續,并將在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歷史上雕鑄成一座座熠熠生輝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