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體積龐大的里引茶受運輸條件的影響而大為減少,從而引起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叫地方政府這里解決這一問題。時任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副處長的彭先澤先生,經過科學的實驗和研究后,撰寫了一篇題為《辟在安化不能壓磚》一文,并見諸報端,引起政府和業界人士的高度重視。1939年5月,彭受托至安化試壓黑磚茶,在安化的江南坪(江南鎮)仿照湖北羊樓洞的壓制方法,用木制壓機壓制樣磚數片,送往當時的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檢驗。
6月接到復電:“樣磚色味俱佳,唯磚身松弛,諸囑壓緊。”7月于湘潭訂購鑄制手搖螺旋壓機六部,12月壓機運回。1940年1月裝制,3月正是開工壓制,其產品據當時旅居江南坪的涇陽茶商稱:“磚身緊致,色澤艷麗,滋味醇厚,其品質在涇陽磚之上,并經重慶中國茶葉公司檢驗,交由中國茶葉公司銷售,自此,安化開始壓制黑磚茶。
原料
黑磚茶的原料,過去分為灑面茶和包心茶兩種,灑面茶品質好,包心茶品質差。壓制時把差的茶葉壓在里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這樣做,內外品質不一,壓制也較麻煩。70年代中期,安化白沙溪茶廠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質量的基礎上將面茶和包心茶進行混合壓制,不分面茶和里茶,做到了品質表里如一,同時又簡化了手續,提高了工效。
現在壓制黑磚茶的原料成份為80%的三級黑毛茶和15%的四級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8%。這些不同級別的毛茶進廠后,要進行篩分、風選、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乎規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態均勻、質量純凈。半成品再經過蒸壓、烘焙、包裝等工序,制成黑磚茶。黑磚茶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厘米。磚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紋(商標字樣)清晰。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每片磚凈重2公斤。
市場
黑磚茶原產于湖南安化白沙溪,1939年前后開始生產。因磚面壓有“湖南省磚茶廠壓制”8個字,又稱“八字磚”。因磚面用凸字字模,蘭州市場稱黑磚為“鼓字名牌安化黑磚”。現在年產量約5000噸,主銷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以蘭州為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