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是湖南湘西地區流行的茶飲食習俗。
擂茶,有健脾、祛風、防治風寒等功效。
擂茶是歷史,也是傳說。
相傳始于漢朝馬援將軍出征交趾之際,制作擂茶而食,以防止江南山鄉之暑氣與瘴氣。清嘉慶《常德府志》記載:“鄉俗以茗葉、芝麻、姜合陰陽水飲之,名‘擂茶’。《桃源縣志》名‘五味湯’,云‘伏波將軍所制,用御瘴癘’。”馬援(前14-49),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今屬陜西興平)人。東漢建武十一年(35)任伏波將軍,后出征湖南湘西五溪蠻,病死于軍中。
另一種傳說則說擂茶是南北宋之交的岳飛創制的。岳飛的岳家軍屯集湖湘,將士水土不服,紛紛患病。為防止暑氣與瘴氣,岳家軍始以茶葉、生姜、食鹽、黃豆、芝麻等食物和煮,熬成茶湯,讓將士們共飲。因其需將生姜、黃豆、芝麻與茶葉煮熟后以擂缽搗碎而成醬汁,故稱之為擂茶,又名姜鹽芝麻豆子茶。這種茶,實際是茶羹、茶食。湖南桃江、桃源、岳陽、常德、汨羅、湘陰、張家界等地,至今仍然盛行此種茶俗。
明人劉基《茶湯法》述擂茶制法云:“芽茶用湯浸軟,脂麻炒熟去皮,同擂極細。入川椒末、酥鹽油餅再擂。如干,旋添浸茶湯。無油餅,則以干面代之。入鍋煎熱,隨意入松子、胡桃、栗可。”
孫緒《擂茶》詩云:“何物狂生九鼎烹,敢辭粉骨報生成。遠將西蜀先春味,臥聽南州隔竹聲?;罨鹫@三昧手,調羹初試五侯鯖。風流陸羽曾知否,慚愧江湖浪得名。”五侯鯖:魚肉合烹而為“鯖”。西漢成帝時,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侯宴請婁護,以珍膳款待,因稱美食佳肴為“五侯鯖”。此典見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此詩之詠擂茶,是以詩寫擂茶的歷史,集中寫擂茶之品性,寫其“敢辭粉骨報生成”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