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藏茶(史稱"南路邊茶"等)在藏族同胞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
"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道出了藏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擔當了藥劑師、營養師的重任。
為了讓更多的人品嘗到血統藏茶的滋味,享受藏茶帶來的諸多好處,雅安人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藏茶漢飲、邊茶內銷、粗茶細作"的發展思路。但是,要改變千百年來人們對藏茶的認識和引用習慣,遠不是一句"藏茶漢飲"就能夠起作用的。為此,雅安人頗費了一番心思,走上了一條向漢區市場大力推廣藏茶漢飲和新產品開發的道路。
藏茶漢飲大變身
傳統藏茶的外形特征是緊壓成磚,單位重量普遍偏大,攜帶很不方便。加之藏族同胞獨特的生活習慣,其飲用方式也與眾不同,一般要經過熬煮,加入酥油攪拌做成酥油茶飲用。
藏茶漢飲的思路,最基本的就是要改變傳統藏茶復雜、又與漢族人生活習慣相差甚遠的飲用方式。于是,經過改良后的藏茶,茶磚體積變小,易于攜帶,同時散裝藏茶也出現在市面上,更加方便攜帶和飲用。而在飲用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突破,變熬煮為直接沖泡、燜焗,以滿足都市人對快節奏生活的要求。
"這看似不起眼的變化,背后卻隱藏著許多的艱辛。"起初,藏茶漢飲的思路沒有人能理解,不被大家接受,更沒有很多人支持。
"守得云開見月明",直到2002年11月,藏茶漢飲這一具有前瞻性的發展思路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此,經過改良后的藏茶以其獨特的口味和營養價值,成為引領茶葉市場的新風向標。
隨著"茶與健康"研究的深入,藏茶的營養價值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藏茶湯色紅亮,猶如紅葡萄酒般鮮艷誘人,燭光映襯的玻璃壺,情趣盎然。這正是年輕人追求的時尚感。藏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茶多酚等,是消脂減肥、降"三高"的佳品。
泡出藏茶的"漢"香
"藏茶漢飲,就是要按照漢族人的飲茶習慣,把藏茶泡出'漢'香。"四川省茶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京在探討藏茶漢飲的進一步推廣時說。
在張京看來,藏茶漢飲,關鍵還要在"泡"上下功夫。不同的泡法,泡出的茶滋味和香氣也會不同。而漢人飲茶,講究的就是聞茶香、品滋味。所以,能夠泡出漢人喜歡的茶香和滋味,離藏茶漢飲的成功就更進一步了。
"藏茶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他們不會過多地講究茶的香氣和滋味,通常也不會把喝茶當作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張京說,而漢族人不同,自古以來,喝茶就是在享受泡茶過程中所蘊藏的文化底蘊,也是心靈放松的一種方式。所以,藏茶漢飲就是要把茶藝、茶文化和漢族人的飲茶習慣相結合,才能讓更多的漢族人愛上喝藏茶。
藏茶是粗獷的,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與茶藝相融,則更能吸引漢族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