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的產地在安徽省黃山市的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黔縣和江西的浮梁一帶;
又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為最優。
01.八大優質品種
制祁門紅茶的茶樹以群體種為主,共有“褚葉種”、“柳葉種”、“栗漆種”、“紫芽種”、“大葉種”、“遲芽種”、“早芽種”和“大柳葉種”八個品種;
這些品種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還被引種到國內外多個地區,后也有據此選育出其他的良種。
其中“祁門褚葉種”是祁門紅茶制茶原料的“主力輸出”,由于優良的品性,被多地引種,在1984年被命名為“祁門種”。
祁門種
“祁門種”所制的祁門紅茶,形質都十分優良,帶有獨特香氣,可以稱之為“地域香”,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祁門香”。
02.茶園采養結合
祁門紅茶的成年茶園通常是采取“春夏茶集中采,秋茶集中留”、幼年茶園“多留少采”——“采養結合”的方式;
這也是祁紅優異品質保證的前提之一,畢竟要有“可持續發展觀”,做長遠的打算。
03.鮮葉原料處理
祁紅鮮葉原料的采摘標準是“一芽二三葉”,采摘完畢,要進行鮮葉分級,就是根據老嫩程度、葉片大小和采摘時間(也就是新鮮度)分成不同等級批次,等待進行下一步處理;(萎凋或者貯藏)
鮮葉分級完畢后,盡可能早的進行初制工藝的第一步——萎凋。
04.萎凋
這是紅茶類的制茶工藝第一道,薄攤一段時間,葉片散失部分的水分,伴隨著鮮葉內部成分的“自分解”;
鮮葉逐漸失水萎縮,葉片變得柔軟,顏色變暗,香氣也發生變化,期間可分為物理和化學兩部分的變化。
有人說怎么聽起來,“萎凋”和其他茶類初制時候的“攤放”很是相似?二者有什么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