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口有祁門紅茶創始地之稱,清末祁門紅茶創始人之一的余干臣來祁,最早開茶號,試制祁門紅茶成功,名滿天下的祁門紅茶由此發端,歷口成了祁紅重要產區;從品質上說,歷口所產祁紅向來優異,據說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的祁紅,就是歷口同和昌茶號選送。
祁門紅茶,全縣地區并非一致,分為三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轉往祁西歷口,在此區域內,以貴溪、黃家嶺、石跡源等處為最優,其茶葉底厚薄適中,味醇眷幽,色潤澤,發酵時間以1個半小時為準;由閃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區域內,以箬坑、閃里、高塘等處為佳,其茶葉底薄,條線好,味濃色佳,發酵只需1小時;由塔坊直至祁紅轉出倒湖,這區域以塘坑頭、棕里、蘆溪、倒湖等處為代表,其茶葉底厚、味濃、色暗、枝粗大,發酵須2小時以上,這類茶葉一般以制綠茶為佳。
貴溪至歷口這一區域紅茶,因其質量最優,過去外商每年來華購茶,須待貴溪胡日順貢貢、歷口黃山、白岳3個箱到滬,乃開盤采購,故此區紅茶為祁門紅茶之冠。了解了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地在哪里。還有一點要說明下,這里所謂的新茶是指精制好的祁門紅茶,并不是說這段時間采摘的。
工夫祁紅分為初制和精制兩個部分完成,一般是4-6月完成初制,做成干毛茶,然后再精制,精制好的才被稱為工夫祁紅,所以這個時候制作的工夫祁紅,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春茶制的原料。
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地分布詳解祁門縣位于安徽省南端。介于北緯29°35'09〞至30°08'05〞,東經117°11'50〞至117°57'05〞之間,轄18個鄉鎮,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祁門紅茶產于閶江流域,境內大洪水、大北河、文閃河及新安河,向南流入江西鄱陽湖,注入長江。具體包括:祁山鎮、平里鎮、金字牌鎮、小路口鎮、歷口鎮、閃里鎮、蘆溪鄉、溶口鄉、祁紅鄉、塔坊鄉、大坦鄉、渚口鄉、柏溪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六鎮十鄉流區域面積1908.75平方公里,占祁門全縣國土面積的82.1%,以歷口、平里、閃里為代表的西南諸鄉鎮為祁紅核心產區。此外,安凌鎮屬秋浦河水系,其所產紅茶品質略次祁門紅茶,是池紅的傳統產區。
鳧峰鎮屬新安江水系,多為洲地茶園,不宜制作祁紅,是屯綠的核心產區,所產“鳧綠”,被譽為“屯綠之冠”。祁紅產區中的蘆溪鄉還盛產安茶,內銷兩廣,外銷東南亞,被譽為“圣茶”。
祁門安茶安茶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突然衰落,及至滅絕,主要原因當是戰爭的爆發,運銷線路被日寇切斷,在1940年后,安茶停止生產,當時的紅茶也因戰爭而銷量落于低谷。直至1983年,有新加坡華僑寄給安徽茶葉公司一簍安茶,并期望能恢復生產此茶時,祁門縣才開始組織技術人員對安茶恢復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