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家鄉的薩迦縣扎西崗鄉來到青島校區,受到了學校和信息學院領導的熱情款待,我真想請每一位漢族老師喝一碗酥油茶。所謂酥油茶,也就是藏茶,其中蘊涵著藏族人的待客之道,是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西藏,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它是我們藏族人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奶汁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高4尺,直徑1尺左右)里,用力抽打,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后便成了酥油。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那邊的許多地方也逐漸開始使用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
酥油有很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里,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茶水和酥油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就變成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它的營養價值非同尋常。
打酥油茶有講究,喝酥油茶更需要懂禮數。當客人被讓坐到藏式方桌邊時,主人便拿過一只木碗(現在也用茶杯)放到客人的面前。接著主人(或主婦)提起酥油茶壺(或熱水瓶),搖晃幾下,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馬上喝,要先和主人聊一會兒天,等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站到客人跟前時,客人才可以端起碗來,先在酥油碗里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后呷上一口,并贊美道:“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水分都分不開?!笨腿税淹敕呕刈郎希魅嗽俳o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喝一天也喝不完,因為熱情的主人,總是要將客人的茶碗添滿。假如你不想再喝了,就不要動它,即使只喝了一半,也這樣擺著碗??腿藴蕚涓孓o時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我們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漢族獨特的待客之道是什么樣的呢?我是很想了解的,但是一直以來沒有機會。聽說漢族的功夫茶是很難調制的,一般人不可能調好,是嗎?希望有朋友能夠和我交流交流各民族的茶道和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