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業最初興起于巴蜀地區,巴蜀地區可以說是中國茶文化的搖籃。
到了三國、兩晉以后,茶文化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起來,茶人茶事多有所見。
唐宋時期,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茶文化發展到這一時期,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各地,茶一下子成為舉國之飲。而且,這時出現了被譽為"茶圣"的陸羽及其《茶經》,將茶文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由于茶人輩出,使飲茶之道如對水、對茶、對茶具、對煎茶的刻意追求達到了一個極盡高雅、完美、精妙的地步,以至于到了唐朝后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現了一股奢靡之風。
禪僧們為了更好地參禪也開始大量地飲茶,他們對茶的研究、理解和追求,迥異于世俗之人,宗教色彩和禪宗思辨的介入,使中華茶文化史上出現了一種特有的現象:茶禪一味。
明清以后,茶文化似乎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刻意追求好水的人少了,一味講究貢茶的事也少了,茶人更追求、講究的是茶的本身至味和內在意味,并藉以實現精神上的追求,得到心靈的撫慰,或尋求一種物我合一的化境。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在現代社會,茶文化更起著豐富文化休閑生活,促進茶葉經濟貿易的發展和推進國際文化交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的茶文化規模將更大,涉及領域更廣,功能更顯著,傳統與現代融合更為緊密,茶文化將成為世界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