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白茶”的橫空出世,受外界廣為關注,媒體稱其為“綠茶瑰寶”、“茅臺品質”。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權威機構檢測,“正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為9.1%,居全國第一。
近兩年來,正安探索出“建設8萬口沼氣池、培育10萬畝生態茶”的發展模式。
今年五月,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選活動中,正安生態綠茶喜獲9金1銀,正安白茶、顏如玉、華池玉劍三個白茶樣品,全部奪得金獎。
“正安白茶”品質獨特
去年底,經貴州茶葉科學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權威機構檢測,由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表明:正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2—3倍,與國內其他產區白茶氨基酸的最高含量6.4%相比,要高出2.7個百分點。專家評價是:“氨基酸含量高,外形優美,香氣鮮嫩,滋味鮮爽回甘,湯色鮮綠明亮,葉底玉白,獨具特色。”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上,中國茶文化研究理事、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茶道專業委員會顧問舒玉杰在品飲正安生態茶后,揮毫潑墨,欣然題下“人間美韻,盛世嘉茗”八個字。
當正安白茶第一批產品出來后,在市場上被一搶而空,成為品茗人和各地茶商爭相購買的“香餑餑”。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青島、天津、成都、廈門等10余個大城市的茶商紛紛伸出“橄欖枝”,送來了2010年“正安白茶”的訂單……
“正安優勢”無法復制
正安海拔458~1837.8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土壤以酸性黃壤為主;森林覆蓋率達40.8%;正安遠離大城市和重點工礦區,無工業污染,絕大部分區域空氣質量達國家一類標準,水質良好,未受任何污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造就了正安白茶生長的絕佳環境,成就了不可復制的優勢。
今年5月,福建茶科所派專家到正安考察后感嘆:“正安真是一個種茶的寶地!”、“有這么好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難怪能培育出氨基酸含量高達9.1%的高品質白茶!”,“正安白茶的白化期比原產地長20多天,品質更加獨特”。浙江麗水的茶商葉深高來到正安考察后,決定進行茶葉生產大轉:已在正安的和溪、樂儉、中觀、謝壩等鄉鎮租賃土地,發展白茶1000多畝,建無性系扦插育苗苗圃700畝。
最近兩年來,正安種植了三萬余畝白茶,種植規模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五。
“我們將再發展2萬畝,實現‘十一·五’期間種植正安白茶5萬畝的目標。”正安縣委副書記蔡萬權說。
“正安模式”引人注目
“建設8萬口沼氣池、培育10萬畝生態茶”的“豬—沼—茶—林”發展模式,是正安發展茶產業的關鍵所在。正安現已興建沼氣池5萬多口,計劃“十一·五”期末實現8萬口,率先在全省實現“沼氣化縣”。縣委縣政府結合正安的自然優勢和生態優勢,充分發揮沼氣池在發展茶產業中的積極作用,盯住綠色、生態、有機作文章,是這個縣推進茶產業發展的一個全新思路。
用沼液、沼渣給茶苗施肥是正安種茶最普遍的做法。走進正安的山山嶺嶺,在綠樹掩映中是一排排養殖場,一個個沼氣池建在養殖場和茶園中間,一條條輸送沼液、為茶苗施肥的白色管道,如銀練在綠色的茶園中蜿蜒穿梭……
瑞溪鎮打造的“十里茶廊”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漫山遍野的茶園綠浪翻滾,嫩綠的茶苗茁壯成長。浙江茶商徐金米在“十里茶廊”里投資40余萬元,栽種了350畝“安吉白茶”,他還在茶園里普遍種植桂花樹,用沼液沼渣給茶苗施肥,他的茶園被當地群眾稱之為“桂花茶園”。
縣綠產辦干部羅明在瑞溪鎮的“十里茶廊”里領辦了100多畝白茶,用沼液沼渣為茶苗施肥,一年多后他的茶園開始初采,生產出來的“顏如玉”白茶品牌,在上海茶博會上奪得了金獎。“‘安吉白茶’在原產地浙江從移栽到采摘,最快也需要三年時間。但這種優良品種落戶正安后,‘正安白茶’從移栽到采摘最遲也不過兩年。”
“正安正在以高標準積極打造高品質的有機茶,沼液、沼渣成為打造正安有機茶的生態鏈條,‘生態+沼肥+無殘留’被正安確定為發展有機茶的運作模式,‘優質、安全、綠色’是正安有機茶追求的目標。”縣委副書記蔡萬權說。
正安茶業的天時、地利、人和
“正安發展白茶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省委省政府出臺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后,正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舉全縣之力打造茶產業大縣,正得天時;正安自身有發展茶產業最佳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可謂得地利;全縣干部群眾上下一心,扭住發展茶產業不放,可謂人和。”蔡萬權說。
遵義市百萬畝茶葉工程的實施中,正安被規劃進黔北優質綠茶產業帶。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生態綠茶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制定了新建10萬畝優質茶園的意見,即從2007—2009年內連續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發展10萬畝茶園,打造茶葉產業大縣。并從茶樹育苗、新建茶園、項目捆綁、標準化管理、企業加工、市場建設與開發、品牌開發與經營、文化推介與人才開發等八個方面出臺了優惠政策。
在政策鼓勵支持下,以“干部領辦、大戶帶動、農民主體”的方式,全縣掀起了新建茶園的熱潮。僅2007年,正安就有29名干部領辦了6635畝茶園,村干部9人領辦茶園930余畝。
外地茶商紛至杳來,在正安投資興辦苗圃、創辦茶園、建起了一間間茶葉加工房。
三年來,正安新發展茶園7萬多畝,改造老茶園1萬多畝,新建或改造茶葉加工廠9個,建設茶葉苗圃基地3000多畝。
去年,正安與中國茶葉科研權威機構——中國茶科所簽定了茶業科技支撐合作協議,協議規定:中國茶科所為正安申報茶產業相關重大項目,幫助正安培訓先進的茶葉栽培技術和加工技術,幫助正安開展科技咨詢服務,將科研項目與正安茶產業緊密結合并在正安落實科研基地。“主要原因是中國茶科所的專家們看好正安的自然優勢和獨特的發展模式。協議的達成為正安依靠科技支撐、高端運作發展茶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縣長宋霖說。
正安縣委縣政府已出臺了《正安白茶商標管理規則》、《正安白茶基地生產管理標準》和《正安白茶產品標準》,“正安白茶”走上了標準化道路。多家清潔化茶葉加工廠已動工修建,其中正安縣樂茗香生態有機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加工廠已于今年6月竣工投產。
正安縣是省委、省政府排列的茶產業發展重點縣,是中央現代農業茶產業項目縣和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也是省財政列入的現代農業信用擔保試點縣,更是新發展茶園的代表縣之一。
正安縣委書記韋圣福說:“正安走優質白茶之路,符合品牌戰略,避免同質、同價、同市的惡性競爭,增加茶農收益,同時,彌補貴州在白茶發展上的空白,有利于同省外同行展開競爭,在生態優勢之上,再加品種優勢,從而推進貴州綠茶·秀甲天下的地位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