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巖茶收斂感
在三姑,找了個老地方喝茶,消磨時光。落座,也沒把自己當外人,張口就開始吆喝:“老板,來幾泡好茶。”
燒水,泡茶,老套路。
來人一開口,瞬間將自己的喝茶段位,暴露給了茶農。“這茶還不錯啊,入口有收斂感”。
筆者咽下了茶,片刻感受到一股澀味,入口么,的確有收斂感。
可巖茶有收斂感,并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兒,相反,它暴露出一款巖茶存在缺陷。
2.什么是收斂感?
在喝茶時,你偶爾可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這款茶入口有些收斂……”
收斂?是說這款茶不夠放肆嗎?不夠外放嗎?
巖茶的收斂感,到底是什么樣神奇的存在。
換個說法,可能列位看官更能體會巖茶的收斂感。
收斂感,即巖茶有澀味。
收斂感,不過是某些人給巖茶澀味找的華麗的外衣罷了。起到修飾的作用,讓人聽著不怎么反感。
再次感慨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換個詞匯,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收斂感,具體表現為嘴巴或喉嚨部位所感受到的澀縮、干緊或皺巴巴的感覺,在舌苔上的體會最為典型。
因口腔收斂會讓人覺得澀嘴,因而在生活中,人們也常把收斂感稱之為澀。
澀的感受,并不陌生。
如某些沒成熟的水果,就容易產生澀味,如青葡萄皮,那是澀味的典型代表。再者沒成熟的柿子,也擁有濃烈的澀味,吃完之后,會覺得味蕾麻木。
如此一剖析,你還會覺得有收斂感的巖茶,是好茶嗎?
當然不!
3.收斂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答案是:茶多酚。
在巖茶里,能讓口腔內壁收縮,片刻間有皺巴巴的感覺,就是茶多酚物質。
茶多酚,它能讓澀感產生的機理,很簡單。
這些茶多酚,溶解在茶湯里,隨著茶湯一起進入口腔。
進入口腔后,會附著在口腔或者喉嚨的黏膜上,然后快速將口腔中的蛋白質凝結,這些俘虜的口腔蛋白,不得不聽從茶多酚的號召,產生一層不透水的物質。
這層物質,不透水也就罷了,偏偏還會讓你的口腔局部肌肉收縮,緊縮,同時讓唾液分泌變少。
好像脫水的皮膚,沒有及時補水,就會變得干巴巴,不夠舒爽,生發出干澀之感。
可見,收斂感其實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并非味覺上的感應。
并且,這種刺激,并不是舒服的,暢快的,也難以產生愉悅感。
故而,巖茶有收斂感,并不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