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巖茶幾乎離不開山場,這是近些年火熱的牛肉、馬肉等各種肉皆是如此。首先得肯定這個山場,之所以被如此追捧,一定還是有它的原因,山場代表了產地所包括的品種、土壤、小氣候等等。在歷史上,雖然不及現在火爆,但三坑兩澗的茶葉從來也是難得稀有茶葉。當你看到武夷山的地貌,就會理解這種差別。
然而,對于更多的消費者,當然,更不該迷信商家標上的產區。這個產區幾乎可以隨便標的。也不應該迷戀于此??纯囱胍暤膱蟮谰椭懒?,市場上的牛肉已經遠遠超越了牛欄坑肉桂的量。
很多時候,喝巖茶被問到這杯是哪個山場的茶?當然這也是一種趣味,但坦言,我還真不能辨別。但我們應該理解的是山場所帶來的獨特氣息~好的山場的茶葉應該具備更悠長的香氣,以及所謂的地域香氣,以及口感上悠長的韻味,喉嚨的舒爽刺激,甚至所謂山場氣息。
因此對于山場,可以借鑒,不可迷信!
是老師傅的焙火么
不得不說武夷巖茶的焙火是極為重要的。焙火程度因為茶、因為天氣、因為毛茶的狀態等等都會區別對待,更別提碳焙的溫度的變化。因此,這也尤其考驗師傅的經驗。親自試過同樣一批茶葉師傅和徒弟焙出來差別還真不是一點。
同時比如大紅袍,還特別考驗師傅的拼配能力。不要小看它,你喝到的絕大多數大紅袍,都是師傅拼出來的,一般以肉桂和水仙為底,加一些小品種茶,獲得類似于經典的大紅袍的口感。
但是,工夫也只能為好的原料提色。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料不夠優質,再優秀的師傅也只能盡量讓它優秀。
其實,那些把半巖乃至洲茶都認真以對的制茶師傅,同樣是令人尊敬的師傅。雖然可能不夠那樣“韻味悠長”,但也沒有很特別的大缺點,它為更多的普通消費者奉獻了一杯負責任的好茶。
對于工藝,從口感去發現它的優缺點吧,會發現其工藝有沒有用心!
那究竟如何才是一杯好茶呢?
我想應該是呈現出武夷巖茶標準的一杯茶,有所謂巖骨花香,所謂香氣和滋味上的“香、清、甘、活”,當然如果有清幽的山場氣息,悠長的韻味那簡直就更好了。
當然還有價格!一杯好茶應該是適合自己的好茶。
如同我們在選定的大紅袍口糧茶,一定會有半巖茶拼進去,看價格就知道了。但卻要做到沒有大缺點,同時去盡量滿足有悠長韻味的感受,這是做茶師傅的功勞。
連日試了不下十款大紅袍,其實大部分都蠻不錯的,真心感謝供應商們,都是靠譜的,都是對得起價格的。不過對比總有差別,也基本確定一款,會繼續品飲再做核實。
最近的大紅袍審評
同時,也跟大家報告下,昨天選擇的肉桂也已經選到不錯的,很地道的香氣、桂皮香,做到正巖應該沒有問題。選的過程比較糾結,但結果還是比較順利。當然也會再次確定合適確實優秀。
最近的肉桂審評
說的比較多。其實思路就是為大家尋找標準,且性價比茶的思路。哪怕是一款并不昂貴的茶,都需要做到口感的地道,而這相對于高價茶,也更難,也更需要多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