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著陸勿忘提升軟實力!3月23日,本刊請進4名茶商暢談安溪茶業,這句話正是4名茶商的共同期盼。
將穩健發展茶業比喻為茶業“軟著陸”,所喻是否妥當自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提出利用“軟著陸”時機,著力提升茶業“軟實力”卻無疑是一條建設性的意見。其意義在于,訴求穩健的安溪茶業,應當借此時機對多年累積的茶業深層癥結,進行梳理和破解。
這4名茶商分別是廈門正韻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易維燦,安溪縣興溪茶廠董事長王吾河,福建省怡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釗,以及廈門華祥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文華。
他們認為安溪茶業目前正處發展瓶頸階段,諸多表現中,茶業硬實力與軟實力不相協調,后者限制前者已經十分明顯。他們感到,經過連續多年的增長發展,安溪茶業的文化張力,市場活力和茶商“腦力”,已經難以為茶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此他們建言,應當利用茶業穩健發展時機,把茶業軟實力進行整合打造,使之面向發展、面向市場、面向未來。他們建議安溪有關部門深入調研,找出軟實力不足的癥結,并分清先后緩急,下決心下力氣抓好幾項增強“軟實力”的工程。
建言獻策中,4名茶商一致認為,安溪打造茶業軟實力,有3件當務之急的大事應當抓好:第一件是創辦一所茶商學院;第二件是對安溪宜茶資源進行規劃;第三件是進行全國茶市調查,規劃出安溪茶拓市的適宜區域。
在4名茶商嘉賓看來,提茶文化提茶業軟實力,要力戒老生常談陳詞濫調,力戒脫離火熱的茶業生產經營實踐。他們希望有關部門深入實際,認真對待來自茶市一線的呼聲和建議,并認為只有這樣,安溪茶業才能平穩健康發展。
[心聲]
八千茶店盼“軟著陸”
帶著河南駐馬店加盟商王先生一行參觀茶葉加工廠,易維燦先生表情平靜,王先生已經投資100多萬元建起商務茶樓,就等易先生在加盟協議上蓋章同意。
有大客戶加盟,茶商通常求之不得,易先生為何與眾不同?原來安溪茶業轉向穩健發展,已經深深影響他對公司發展的決策價值。他認為,只有將安溪茶交給可靠的加盟商代理,公司才能放心,也只有與符合條件的加盟商合作,彼此才能雙贏,而這一變化正來源于他對茶業穩健的理解和遵循。
作為來自安溪的廈門茶商,易維燦已是廈門市湖里區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特殊歷練,使他具備其他茶商并不多見的政治意識和寬闊視野。他說廈門8000家有執照的茶店,人人都關注安溪產地一舉一動變化,都要經營業績和茶店命運與安溪緊緊相連,對于此番茶業“軟著陸”,廈門茶商不僅贊同,而且也期盼廈門茶市能有“軟著陸”的相應變化。
有變化有感受的自然不止易維燦先生一人,廈門華祥苑的肖文華先生也談到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他介紹廈門茶市從去年起,有大批知名茶企搶灘入市,有的來自安溪,有的來自泉州。他說廈門茶市正在經歷“洗牌”,而“穩健”策略使至廈門,應當說很及時也很有針對性。
不過肖文華先生抱怨泡茶款待客人“泡不起”,原來不少客人有事沒事常到他的茶店泡茶聊天,使他“不堪重負”,以致他堅持認為他的茶價“不得不高”,即他需要把這部分開銷轉嫁給消費者。
比較而言,王吾河先生就顯得十分超脫。他在安溪城關擁有一個占地10畝的成片茶葉加工廠房,年出口茶葉排安溪縣茶葉出口企業第3位。他說他的客戶朋友遍布五大洲,客人免費泡茶比比皆是,但他的茶價從不因此上漲,更不會轉嫁給別人。
薄利多銷正是王吾河對“穩健”策略的理解。作為安溪縣人大代表,他表示擁護縣里的茶業決策,并將身體力行貫徹落實。
特別是最近5年他嘗試內銷茶葉,有機茶是他的主打產品,但他茶好卻從不標高價。他說,這一特色他將堅持到底。
無獨有偶,李新釗先生發展全國加盟店已有15家,去年公司售茶數百擔,但他還在40多個大商場大賣場設立專柜,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他也同樣堅持統一價格,堅持穩健經營,從無額外加價或有意降價,在市場上贏得口碑。
[建言]
一所學院兩個規劃
李新釗先生今年34歲,擔任這家年產值近3000萬元大茶企總經理已經8年。他提出,安溪創辦一所茶商學院,著手進行兩個重大規劃,十分必要,意義重大。
李先生從自身成長的經歷談起,他說怡安茶業也是家庭企業,其父李生白30年前就是安溪湖頭茶店的一名技術員,后來他父親在省道308線路旁開了一家飯店,也兼向食客和過路司機賣些茶葉,到了1981年才改為專業制茶售茶,直到他掌管公司發展為目前的規模。
他說,整個公司成長過程和他本人成才過程,知識和經驗就來自父親的教導和市場的磨煉。但是目前公司發展連鎖,面臨一些新的管理課題,與此同時他要打理的公司業務,已不僅是安溪而且是省內的龍巖、莆田,以及遍布全國多個大城市的業務。
他誠懇地說,現在賣茶經營茶業,已非過去的經驗所能支撐,時常感到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缺的知識和見識也很多,非常希望安溪辦一所茶商學院,能讓茶商們提高綜合素質,以促進事業發展。
易維燦人稱儒商,身居廈門的他也大有同感。他談到,安溪茶商少說也有三五萬人,賣安溪茶的各地茶商應當不下二三十萬之眾。這些茶商的素質有強有弱,但共同的特點都是經驗型的。面對茶葉營銷方式的深刻轉型,提高他們的素質事關安溪茶業沉浮興衰,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急切。
王吾河先生從另一個角度談到安溪普查宜茶資源的必要性。他認為這與安溪創建茶商學院的意義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茶業穩健包括茶園面積穩定,而安溪到底有多少宜茶土地資源,如何連片、如何有序開發利用等問題,如果都不知道不明確,又如何談得上可持續發展。
他說,沒有這個規劃,許多涉茶政策就難以制定,茶農們也不服,所以摸清家底,制定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宜茶資源利用規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至于過去有關部門的相關數據,他認為一則時過境遷,已經脫離實際,二則當按數據采用“統計兼估計”辦法,失之真實,并且最重要的是,那些數據沒有資源統籌內容,也不能作為制定茶業政策的依據。
肖文華談到另一個規劃的迫切性。他說現在安溪年輕人盲目外出開茶店很多,因為缺乏對市場的了解,有不少失敗而歸,白白把家中積累數年數十年的積蓄花光。他說因為對各市風險缺乏信息引導,盲目外出開店后而致返貧的現象,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他為此提出建議,縣里應當進行一次較大型的全國茶市調查,把現有較成熟的全國茶市標注出來,把適宜安溪茶銷售的城市找出來,每年發布一些宜開拓茶市的地區目錄,并介紹一些市場風險,所在地區狀況的資訊,減少茶商盲目行動,把損失降到最低。
肖先生對安溪開辦一所茶商學院十分感興趣,他說茶業競爭最終也是人才的競爭,創辦茶商學院可以解決許多安溪茶業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不僅可以提高現有茶商綜合素質,還可以通過這個辦公平臺,占據全國茶業人才高地,最終可以通過輸出理念輸出人才的方式,達到規范茶市的目的。
4名茶商嘉賓一致認為,辦一所茶商學院,搞兩個資源規劃,都是基礎性工作。過去縣里或許也有考慮,但時機不同。現在強調穩健,主要利用這一機遇打造新實力,并將這3件事作為打造軟實力的重點工程做好。
[踐行]
西方不亮東方亮
安溪興溪茶廠董事長王吾河認為“軟著陸”并非故步自封,今年他要爭取內外銷都有大長進。其中出口美國的茶葉將由去年的30噸,提高到今年的100噸,他稱“這叫西方不亮,東方亮”。
據了解,做了幾十年茶葉外貿,興溪茶廠的出口業務,比較集中于日本、東南亞,近幾年該廠力拓美國茶市并小有成就。目前該廠還在制定內銷戰略,準備力推有機茶,并將其作為主打產品。董事長王吾河表示,今年興溪茶廠的目標是內外銷一起上,產值要達到3000萬元。
李新釗的怡安茶業,前不久剛在龍巖設立分公司,今年要在成都、重慶增加連鎖,直營茶店30家,使公司年售茶收入接近4000萬元。為此他還談到一項建議,希望縣里讓茶商人人出一點錢,在茶季期間于央視等大媒體投入廣告。他認為只要縣里牽頭,就必然會萬眾呼應。
廈門正韻茶業公司總經理易維燦,今年也有發展大動作,他提出在全國眾多擬加盟的茶商中,選擇25到30家發展加盟連鎖,其中條件和前景較好者,將給加盟商公司的股份。
肖文華先生談到今年的發展打算,說的主要是抓好基地。據他自稱,公司在安溪尤涓有茶園約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