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生態化、良種化、規范化”的標準,采用無性系良種與有性系良種相結合,搞好茶園規劃,2008年再發展茶園2萬畝以上,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0.5萬畝以上。
二、加強茶園技術管理培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茶園基地,對全縣10萬畝茶園的加強災后管理,開展2至3期現場技術培訓。
三、建設健全茶園長效經營管理體制,籌建2到3個茶葉合作經濟組織。
四是多途徑拓展茶葉市場,做好茶文化節準備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龍頭企業入駐商城。
上一篇:安溪:西溪上游漸現生態茶鄉
下一篇:福建連江縣將規劃建設茶文化觀光園
背北宋時期的飲茶歷史
武夷巖茶與臺灣烏龍茶的歷史淵源
普洱茶歷代大事記
武夷茶時代的發展
神農與茶的故事
信陽毛尖的品質特點和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