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經過歷史文獻考證后發現:作為日本茶文化重要標志的“日本茶道”,最早源自中國杭州的余杭徑山鎮。
徑山位于杭州市余杭區,是著名的徑山茶出產地。據清嘉慶年間所著的《余杭縣志》記載,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當地徑山寺僧人法欽“嘗手植茶樹數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鮮芳,特異他產,今徑山茶是也。”這是關于徑山茶歷史的最早記載。隨后,徑山茶聲譽日隆。而徑山禪寺也在南宋時期一躍成為江南“五山十剎”之首。以茶論道的徑山茶宴也成為徑山寺獨有的一道風景。
南宋瑞平二年(1235年,即日本嘉禎元年),日本圣一國師圓爾辨圓來到中國,師從徑山寺無準法師。留住徑山期間,他不僅苦修佛學,還學習種茶、制茶。回國后,他把從徑山帶去的茶籽播種在靜岡縣的安培川和藁科川,后又傳播徑山寺“抹茶”制法及“茶宴”儀式,從而促進了日本茶業的興起。24年后,日本東福寺大應國師南浦紹明求學徑山,回國時又將徑山寺的茶道具等帶回日本,并傳播徑山寺的“點茶法”和“茶宴”禮儀,使日本茶道更趨規范。
“徑山茶宴”經兩位日本國師傳播到日本之后,經過多年的改進演化,最終演變成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這段歷史,早在中國宋朝的《禪苑清規》和日本《類聚名物考》中都有記載,在日本的《茶之文化史》中,也有著詳細的介紹。
徑山不僅是日本茶道之源,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的誕生地。為進一步弘揚茶文化,每年春茶上市的季節,余杭徑山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茶圣節”,以紀念茶圣陸羽和徑山寺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的貢獻。到今年為止,這一活動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每年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茶道愛好者和游客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