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山包種
包種茶是輕發酵烏龍茶,只有7.5% - 19%。創制于160多年前,為臺灣特產。以臺北縣文山地區所產制的品質最優,香氣最佳,所以習慣上稱之為臺灣包種茶為文山包種茶。文山茶區包括臺北的新店、坪溪、石坫、深坑、夕止等鄉鎮。
包種茶為福建安溪王義程氏所創。仿武夷巖茶的制造法,將每一株或相同的茶菁分別制造。再將制好的茶葉,每四兩裝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產的毛邊紙二張,內外相襯,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蓋上茶葉名稱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或包種茶。后1881年福建茶商在臺北設商號,專事制造包種茶,此為臺灣包種茶之起源。
文山茶區約有2,300多公頃。茶園分布於海拔400米以上山區,環境特殊,山明水秀。氣候經年溫潤涼爽,云霧彌漫,土壤肥沃。故文山包種茶品質特佳。
文山包種茶的采制工藝十分講究,雨天不采,帶露不采,晴天需上午11點至下午3點采摘。春秋兩季要求采“二葉一心”的茶菁。采時需以雙手彈力平斷茶芽,斷口成圓形,不可用力擠壓斷開,否則擠壓出汁隨即發酵,茶梗變紅,影響茶質。
珍貴的文山包種茶,以青心烏龍茶樹品種鮮葉制成。外形自然卷曲,翠綠帶麗色,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沖泡后,茶湯金黃,有天然幽雅芬芳氣味。滋味甘潤,入口生津。具有香、濃、醇、韻、美等五大特色。
2.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被譽為臺灣茶中極品,產于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彰雅村凍頂山。凍頂烏龍發酵程度15%-25%,略高于文山包種茶,均屬包種茶類。文山包種以清香著稱,凍頂烏龍則以喉韻見長。主要茶樹品種為青心烏龍,源自福建武夷山。據傳,南投縣鹿谷鄉人林鳳池,清朝咸豐5年(1855年)赴福建省應考舉人,及格返鄉。從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其中一部份(據說12株)種植於鹿谷鄉麒麟潭邊的山麓上,是為凍頂茶的開端。
凍頂烏龍茶區鹿谷鄉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為臺灣著名鳳凰谷風景區,氣候溫和,終年云霧繚繞,空氣濕度大,土壤深厚細軟,排蓄水性能良好,乃茶之良鄉。彰雅村的凍頂山坪地40余公頃的茶區,為凍頂烏龍最正宗產地。
凍頂烏龍的采摘標準為一心二葉。在制茶過程中, 熱、團、揉是制造凍頂茶獨特的技藝。
成品茶,外形呈半球狀,條索緊結整齊,葉尖卷曲呈蝦球狀,色澤墨綠。茶湯水色呈金黃且澄清明澈,香氣近似桂花。滋味醇厚,茶湯入口生津富活性, 落喉韻味強且經久耐泡為凍頂茶特色。葉底稍透明,葉緣呈鋸齒發酵變紅,葉身淡綠,葉緣紅鑲邊。
3.白毫烏龍(又稱東方美人,福壽茶,膨風茶)
重發酵烏龍茶,發酵程度為70%,為半發酵茶中發酵程度之最。主要生產于臺灣北部,文山、南港、新竹的峨眉鄉、北埔鄉、橫山鄉、苗栗的頭屋等,以文山區的坪林為最佳。苗栗縣所出之膨風茶,以“福壽茶”之名打牌子;新竹則稱之為東方美人。因成品茶顯白毫,于烏龍茶中為少見,故此又稱白毫烏龍。
該茶品質優異,歷來產量少,鮮葉質量要求奇特。每年農歷芒種端午節前後,茶樹嫩芽需經茶小綠葉蟬(浮塵子)輕度危害,吸食芽梢汁液,以增加香味。
采摘標準為一二葉,嫩葉背卷呈湯匙形,金黃色,芽苞肥大,茸毛明顯。
白毫烏龍的外觀十分特殊,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不講究條索,葉片褐紅,心芽銀白,色澤油潤。沖泡后,湯色橙紅,具有蜂蜜味道與純熟的蘋果香。滋味甘潤,耐沖泡。
依品質優次,白毫烏龍分大、小凸風茶兩類。大凸風茶白毫多,茶湯味濃香高,又稱上凸鳳茶。小凸風茶白毫較少,味較淡,香較低,又稱下凸風茶。
中國各省的名茶分布如下:
福建名茶簡介。
云南名茶滇紅工夫,普洱茶,七子餅茶簡介。
廣東名茶鳳凰單樅簡介。
廣西六堡茶簡介。
浙江名茶西湖龍井,顧渚紫筍,惠明,平水珠,徑山,日鑄雪芽,天尊貢芽簡介。
江蘇名茶碧螺春,南京雨花,金壇雀舌,太湖白云簡介。
江西名茶廬山云霧,婺源茗眉,狗牯腦,上饒白眉,寧紅工夫,龍須茶簡介。
湖南名茶君山銀針,溈山白毛尖,黑茶,北港毛尖簡介。
陜西名茶午子仙毫,紫陽毛尖,漢水銀梭簡介。
河南名茶信陽毛尖簡介。
湖北名茶恩施玉露,仙人掌,峽州碧峰,宜紅工夫簡介。
四川名茶蒙頂,文君綠茶,青城雪芽,峨眉竹葉青,川紅工夫簡介。
安徽名茶祈紅工夫,霍山黃芽,涌溪火青,屯綠,敬亭綠雪,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老竹大方,黃山毛峰
貴州名茶都勻毛尖,貴定云霧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