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發酵茶類中,屬烏龍茶的茶湯色澤差異最大,從蜜綠到琥珀,可謂應有盡有,異常斑斕。
我們都知道,一款好的烏龍茶,茶湯無論是何顏色,都應清澈透亮,令人賞心悅目。
但若是茶品不佳,其茶湯就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積水紅。
有茶友要問了:什么是積水紅?
其實,單從茶湯上看,色澤紅褐泛青且渾濁暗沉,便是積水紅。
通常,這種積水紅伴隨著的是香氣渾濁與滋味苦澀。
有積水紅的烏龍茶,干茶往往色澤晦暗,偏向暗綠,且枝梗容易斷裂脫皮,沖泡后茶葉難以舒展,是茶品不良的表現。
那么,這種不良的積水紅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最根本原因是:過度嫩采茶芽。
嫩采的茶芽,成熟度低,葉肉組織十分脆弱,水分含量高,很容易因為外力破壞而無法順利走水,產生積水紅。
事實上,積水紅的產生遠不止這一個原因,它是由一系列不好的因素組合而成的。
在制茶過程中,倘若沒有控制好日光萎凋,使得日照過于強烈,就將導致萎凋不當、殺青不足。(最容易產生這種情況的就是夏季。)
再加上茶芽過于嬌嫩,揉捻時,制茶師便掌握不好力道,很容易因過大而產生積水。
在溫度與壓力的雙重作用下,茶青的發酵作用不完全,殘余的酶繼續發酵,最終導致紅變,即積水紅。
這下,積水紅,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