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與匠人精神
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在茶葉界擁有三最,即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復雜
其制茶技藝,幾百年來傳承如一,只有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把老祖宗的手藝演練得“爐火純青”,才能做出最好喝的安溪鐵觀音
每一杯鐵觀音里,都有著安溪人幾百年傳承的工匠精神。
重如鐵﹐美如觀音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安溪鐵觀音,深山老林,云霧環繞。離海邊直徑幾十公里,既是高山氣候,又可以享受到海洋氣候。
加之純正的品種,紅芯歪尾桃,在生長過程中,茶葉由于獨特的環境與充足的營養,茶面會突起,美如觀音。
加工后的鐵觀音結實抱團,擲杯有聲,有重如鐵之美譽。
安溪鐵觀音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執著于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而且持續下去。如果把鐵觀音的種植、管理、采摘、加工等一系列與工匠精神相聯系,那么,在茶葉界也只有鐵觀音的可以有此稱號。
品種特性
別的茶很容易生長,好種植,而鐵觀音卻生性嬌貴。
鐵觀音需要不停地翻種與深挖土地、客培新土,僅此三項,就是其他茶品種工作量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采摘要求
其他茶有新芽就可以采摘,而且一春天可以采好多遍。
而鐵觀音非要等茶芽【最后一芽】開到七成狀【茶葉完全生長到位,如果把芽當作嬰兒,那么鐵觀音的茶芽就是青壯年】,采摘時也會比較麻煩,需要用手直接采下。
長得太壯的不能采,生長在陽光曬不到的,也不能采。
制茶要求
加工制作茶葉,那更考慮茶人之精神、耐心、耐性、毅力、體力等綜合能力,光從晾青到搖青,一遍又一遍,一會裝一會倒,一天下來,幾千次的工作量,只有經歷過,才懂得其中艱辛。
這是鐵觀音加工的核心,是鐵觀音的半發酵形成綠葉紅鑲邊的過程,也是鐵觀音之色、香、味、韻的形成重要工序。如果是傳統老工藝制作,需要持續到凌晨2點左右。
炒茶,也稱炒青,需要及時下鍋,沒有標準時間,只能是隨時關注,憑借鐵觀音制茶師傅的精心觀察,才可以做到適時炒青。
揉碾、包揉、打散、加溫、再包揉、再打散、再加溫,如此循環同樣需要要四十多道工序。體力、精力、毅力、耐心的大考驗。
鐵觀音加工初完成后,還要最后收火,在大熱天,需要用木炭來烘焙,這道工序看似簡單,卻對茶葉的品質影響很大。自古就有:茶是君,火為臣。這考驗的是你的經驗、水平、耐心,還挑戰你的舌頭。稍有差錯,茶就毀于一旦。恰如其分的烘焙卻可以使茶葉涅槃重生,獲得鐵觀音獨特的品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