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點茶?《大觀茶論》是宋代皇帝趙佶關于茶的論著,其中關于“點”的描述是:“點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面點。” 由此可知,點茶就是用沸水沖點抹茶,并打成泡沫。
點茶法的細節提醒,定位、順序、動作是必須掌握的三個要點。具體步驟如下:
在點茶時,先要凈碗,而后煎水,將研細的抹茶放入茶盞。
加入少許沸水,調成茶膏。
接著再往碗中注入沸水。為了便于在注湯時控制好水流,使落水點準確,不破壞茶面,于是古人發明了注湯的專用工具---茶瓶。茶瓶又叫銀瓶,湯瓶,執壺,水注等。
茶筅又稱竹筅,是點茶的專用工具,南宋的《茶具圖贊》甚至把它作為典型的攪拌工具加以收錄,名之曰“竹副帥”。元代詩人謝宗可贊美茶筅的作品《茶筅》:“此君一節瑩無暇,夜聽松風漱玉華。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芽。香凝翠發云生腳,濕滿蒼髯浪卷花”,生動地描寫了竹筅擊拂時泡沫形成的景象。
點茶的結果呈現:
茶筅的出現更容易使茶湯形成豐富的泡沫,開辟了點茶的新時代,也為分茶的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點茶時,必須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呼吸方法,掌握“序、破、急”三個階段,“序“,拍速舒緩,動作單純,”破“,拍速加快,動作亦步亦趨復雜、精彩;”急“,拍速達到最快,氣氛熱烈達到最高潮。促使點茶的動作從容不迫,并能做到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