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琴道,何謂茶道?這是目前琴學界和茶文化界較為關注的兩個話題。有學者認為琴中有道、茶中有道,兩者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和最終追求;也有學者認為操琴、習茶只是一門技藝;還有學者引用《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說法,認為道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最好不要輕易談論。
“道”不是用來談論或者探討的,而是要實踐的,要在具體的生活中體悟“道”的存在。什么是道?道就是規律,就是方法,就是途徑。既可以存在于普通百姓的開門七事中,也可以存在于文人雅士的書齋七事中。既可以操縵悟道,也可以瀹茶悟道、恭耕悟道、坐而論道。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就是這個道理。禪宗里說:平常心即道。可見“道”原本是很平常的,無處不在,無事不顯。“道”在哪里?就在泠泠七弦上,就在幽幽茶湯里,就在我們的生活日用里。道是東方哲學的根基和核心,是東方文化的精髓和皈旨。孔夫子曾感嘆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道在歷代賢哲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琴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據傳伏羲氏制琴,神農氏作曲,初為五弦,周文王、武王各增設一弦,成為七弦,遂成定式。蔡邕在《琴操》里說:“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癖,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關于古琴的記述,除《尚書》、《左傳》、《樂記》、《呂氏春秋》等外,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也有記載。在我國古代,古琴藝術比一般音樂藝術有著更為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不僅可以修身養性,更可以思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