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鹿苑茶屬微發酵黃小茶類,其加工環節上獨特的燜堆技藝,在湖北全省是唯一,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鹿苑茶出產在距湖北省遠安縣城鳴鳳鎮西北7.5公里處的鹿苑村。鹿苑茶制作技藝,以遠安縣舊縣鎮鹿苑村為主要區域,目前已傳播到鹿苑寺周邊紅巖、高樓、董家村、龍泉村、石橋坪村等6個村。遠安的種茶制茶歷史久遠,而鹿苑茶則是當地茶農長期勞動智慧的結晶。鹿苑茶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迄今至少有770多年。《遠安縣志》載鹿苑茶曾是清宮貢茶,乾隆皇帝飲后御贊之為“好淫茶”。
鹿苑茶的品質形成與制作技藝有密切的關系。手工制作的鹿苑茶,色香味形均獨具特色。以外形感官審評,其條索環狀,俗稱環子腳,清香撲鼻,沁人心脾,色澤金黃,略帶魚子泡;開湯審評,其湯色黃綠、滋味醇厚,滿口清香,回甘無窮,可口可心。從內部品質來講,化學成分上乘,多酚化合物,咖啡堿、糖胺、水可溶性物、胡蘿卜素和可溶性總糖等化學成分均居較高水平。
鹿苑茶的炒制工藝為:殺青—炒二青—燜堆—揀剔—炒干等五道工序。炒制工藝中有兩點獨特之處:一是它的燜堆工藝,這是別的茶類所沒有的,也是鹿苑茶品質特點形成的一道工序;二是無獨立的揉茶工序,而是在炒干過程中在鍋內用手做形來完成的。
1963年2月,遠安成立了國營鹿苑茶場,使鹿苑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1982年和1986年,兩次參加商業部舉辦的全國名茶評比,鹿苑茶均被評為全國名茶。1995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鹿苑茶榮獲銀獎。2009年5月,“遠安鹿苑茶”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