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芽產于安徽省霍山縣大化坪鎮、金竹坪村、宋家河村、金雞山村,為中國名茶之一?;羯近S芽的香氣成分共有46種之多,同時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減肥、護齒明目、改善腸胃、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歷史淵源
霍山黃芽自明代列為貢品。六安州志載:明時六安貢茶制定于未分霍山縣之前原額茶二百袋,霍山辦茶一百七十五袋。清《霍山縣志》貢茶產地載:“六安茶,六安與霍山所并產也。其以六安名者當霍未建縣已有貢額從其朔也;”“霍山黃芽之名已肇于西漢”。在陸羽《茶經》、李肇《國史補》中均有記載,可見霍山茶歷史悠久。
自然地理
霍山黃芽現產以大化坪的金雞山,太陽的金竹坪,諸佛庵的金家灣,姚家畈的烏米尖,東西溪的楊三寨,即“三金一烏一寨”所產的黃芽品質最佳。產區位于大別山北簏,地處縣境西南的深山區,可謂“山中山”。這一帶峰巒綿延,重巖疊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長,三河(太陽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二水(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浩淼。年平均溫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態環境優越。
采摘工序
霍山黃芽原料要適時分批按標準進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總體要求幼嫩勻凈。幼嫩即偏嫩采摘。勻凈即勻齊一致,不帶其他雜質,使外形整齊美觀,達到形狀、大小、色澤一致。采摘時嚴格進行揀剔,并做到“四不采”,即無芽不采,蟲芽不采、霜凍芽不采、紫芽不采。
采回經揀剔后薄攤在團簸內,厚約3-5公分,晴天露水葉攤放2-3小時,陰雨天攤放4-5小時,散發青草氣和表面水份,待芽葉發出清香,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即可,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鮮葉不過夜。制作工藝包括殺青(生鍋、熟鍋)、毛火、攤放、足火、揀剔復火等五道工序。
品質特征
霍山黃芽外形條直微展、勻齊成朵、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氣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黃。
等級標準
依其品質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和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