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經過兩天的焦急等待后,北京明慧茶院和靈之秀等公司,終于將“2008年度國際茶藝表演大賽”的獎杯收獲囊中。
今年的茶業博覽會已經步入了第五個年頭,但是,茶藝表演大賽則是從去年開始的,剛剛進入第二屆。決賽評委、原中國茶葉產銷企業集團董事長于觀亭認為,與去年的首屆大賽相比,“今年的茶藝表演大賽進步了很多。組織工作更加充分,參賽隊伍明顯增多,表演隊伍比率減少。在評分環節,茶湯占了15分,比率明顯提高,不再片面追求泡茶過程中的觀賞性。整體而言,茶藝隊表演動作更加規范,對沖泡技藝的重視程度也明顯增加。”
除了參賽茶藝隊外,來自日本、韓國等地區的三支表演隊還進行了匯報表演。日本茶普及員協會為觀眾介紹了實用、便捷的沖泡方法,韓國茶藝表演隊則帶來了韓國茶禮表演,將現場觀眾引入了韓國傳統茶文化的意境。與中日表演隊不同,韓國茶禮是一個由單人表演的茶藝,一位中年茶藝師完成了包括茶具整理在內的整套泡茶過程。于觀亭連用三個“很”字評價韓國隊的表演,“很深沉,很豐厚,內味很足。如果參賽的話,可以進入前五名。”
與我國大陸表演隊重視舞蹈美不同,參賽的我國臺灣茶藝隊更加重視泡茶技藝。于觀亭評價說,“茶藝表演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傳統茶人的追求,主張泡好一杯茶,茶藝重在茶湯,在泡好一杯茶的基礎上,先體味覺美,再完善舞蹈。另一種傾向則是時尚茶人的追求,他們追求的是觀賞性,是表演的藝術性,泡茶技藝和茶湯居于次要地位。只有找到兩種傾向完美的結合點,茶藝表演才會迅速普及起來。既能泡好一杯茶,也能在藝術上得到升華,這才是茶藝表演的最高境界。”
江西省茶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更新現場告訴記者,民間的茶文化表演具有粗獷而真實的特點,帶給觀眾一種實在的感覺。完美的茶藝表演應該具有良好的藝術意境,但又要防止過于牽強附會。茶館中的茶藝表演多以輕柔為主,受茶館文化空間的限制和影響,表演內容上常常大打折扣。打造適合茶館的茶藝表演,需要不斷深化表演內涵。
日本茶普及員協會駐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里真理子認為,中日韓三國的茶藝表演各有特色。茶館經營者,為了吸引客人,維持茶館的運營,可以適當調整表演形式,不必拘泥于既往的表演形式。
本屆茶藝表演大賽,由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和世界茶文明之旅組委會共同組織,并于10月13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期間進行了最后的決賽,并邀請多位茶藝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委。除原中國茶葉產銷企業集團董事長于觀亭外,領銜擔任決賽評委的還有上海市茶業協會秘書長喬木森、安徽農大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丁以壽、東方國藝國際茶文化培訓中心總經理熊志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