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買茶,那賣茶的老板總喜歡訓我一番:年輕女孩子,喝什么綠茶,喝花茶吧。別人的好意不忍拂之,就撒謊說:用來提神。
我對茶的愛好,從兒時就開始了。父親是成都人,除了口音不是成都的外,許多生活習慣還保留著成都人的閑適。父親每天會泡三杯茶。早上,水缸里剛盛滿從水池里提過來的水,新鮮、清澈。燒上這樣一壺水泡茶,是父親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于是,在那個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院子里,便滿溢了茉莉和茶葉的香味。父親喝茶最重第一道,用他的話講叫“ 吹泡子”,這第一道的“泡子茶”,別人是吃不到的,必先等他吹了“泡子”,才敢倒水喝茶。到中午,茶水變淡,人亦昏沉,父親會倒掉殘茶,洗凈杯子,泡上一天的第二杯茶,提神、洗胃腸,打發一下午沉寂的時光。最活躍的要數這第三杯茶,晚飯過后,家里坐滿了幾個叔輩的鄰居,海闊天空地講開了,茶是必不可少的。一張茶幾,幾張竹椅,一瓶開水,幾杯茶,茶越喝越淡,而興致卻越來越高。及待收拾局面,才發現茶杯里的茶葉早已泡廢了,這才真正是在喝茶呢!
因了父親的緣故,家里一年四季從早到晚都養著茶水。父親愛喝的是成都的茉莉花茶,用那種圓肚瓷杯泡著。我想我的五官早被茶熏黑了,所以長大以后,絕不喝花茶,而深好綠茶,并且總是半杯水半杯茶葉,方覺過癮。茶書、茶具買了一大堆放在家里,也不用,擱著就能聞到茶香。去超市總會在茶葉專柜前細細的看一遍,古典而優雅的包裝,詩意而不凡的名字,還有那濃郁的茶香,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對什么“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顧渚紫筍”這樣的名茶是懷有敬畏心思的,那樣的歷史悠久,即便是要飲用,想來也得凈手焚香,尋一個清靜之地。
而今叫茶的越來越多:珍珠奶茶,玫瑰茶,檸檬茶……于是喝茶也多了點時尚。總認為吃茶最好是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有手柄的,不用蓋子,那種有圖案的大肚啤酒杯最棒。特別是泡“青山綠水”這樣的茶,像極一幅靈動的山水。而泡玫瑰茶、檸檬茶則更好,蜜甜醇香的玫瑰香在室內四溢,明亮的檸檬黃把玻璃杯撐得滿滿的,五官都能享受茶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