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在深圳闖蕩多年的青年,毅然結束打工生涯,返鄉干起農活;種茶、制茶初期,他既缺乏資金,也沒有技術,但幾年后,在省、市、縣茶王賽上,卻多次摘得“茶王”桂冠。他叫林連明,今年29歲,是華安縣仙都鎮先鋒村人。
前些年,林連明和哥哥走出大山,前往深圳,開始打工生活。后來,他發現深圳人特別喜歡喝茶:“寧可無米,不可無茶。”而在千里之外的家鄉,獨具種植茶葉的氣候、土壤等生態條件優勢,“明前茶”、“冬片茶”特色茶葉,都比鄰近縣市要早上市10多天,市場空間十分廣闊。看到這一商機的他毅然辭職返回仙都,學習茶葉種植和制作。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投入,要搞得轟轟烈烈。”林連明經常這樣說。他雖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這并不影響他學習鉆研的熱情和勁頭。他多方請教老茶農和老制茶師茶葉種植與茶園管理技術;一有時間,就上茶山進茶園,跟茶農們“斗茶”,比茶葉生長周期,拼茶青品質,論茶園管理,斗科學種植方法……
一次次現場較量,一場場臨時比拼,讓他有了不斷“取經”的機會,加上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獨特管理方法,使林連明很快成為茶葉的行家里手。根據不同的氣候和地域,茶園什么時候該施肥、灑藥、澆水等他都心中有數。他的茶園產出的優質茶青,備受茶葉加工戶們的青睞。
種茶講科學,制茶亦如此。好“斗”的他,把加工出來的茶葉拿到村里加工能手、制茶師傅家里,共同品茗論質。根據色、香、味、形,講火候、談溫度、道時間、話工藝,將制茶工序逐一對比,分析加工過程不足,學習改進技術,提高茶葉質量。不久后,林連明在茶葉加工上突飛猛進,善于掌握各道工序火候,加工出來的秋、冬茶葉質量上乘,成為客商的搶手貨。
為提高品茶、鑒茶能力,他報名參加省第6期評茶員培訓班,獲得了高級評茶師資格。他的鐵觀音在福建茶葉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閩南地區鐵觀音茶王賽中奪得優質獎,茶樣以每公斤3.4萬元的高價拍賣。去年,在福建省名優茶評選委員會和福建省農業廳舉辦的茶王賽中,他脫穎而出,榮獲省優質茶獎。對于一個農村普通茶葉加工戶來說,每一塊獎牌都是來之不易的。初出茅廬的林連明并沒有因此停止“斗茶”腳步。有一次,他帶上茶葉前往福州,“斗膽”向茶界泰斗張天福討教制茶功夫,切磋品茶技能,學茶經,念茶道,習茶禮。張天福為他題了“勤簡樸素、清正廉潔、和衷共濟、明靜致遠”四句話,希望他在茶葉行業上能大有作為。
斗茶,從村里斗到城里,茶越斗越香,王冠越摘越多。每參加一次斗茶賽,他都要精選特等茶葉,反復品茶鑒質,認真分析對比。今年6月,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茶王爭霸賽上,林連明再次過關斬將,勇奪“特級茶王”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