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南方,被人們喻為“驛路茶館”的茶亭,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茶亭,多為亭子形狀,也有一些是僅能歇腳避雨的小茶鋪。茶亭的原形是我國古代傳遞公文諜報的驛站。唐玄宗時的楊貴妃,喜吃嶺南的鮮荔枝,也由這驛站“八百里加快”送到皇宮。驛站最初有專人管理,也設有官方的馬廄,隨著世事的滄桑變化,被冷落下來的驛站,便成了過往行人中途小憩的亭子。如今,這些蘊含著歷史味道的亭子,在南方人來人往的道旁路邊,還舉目可見。不過這些亭子,大都成了經營茶水的坐標點,給過往南北的行人帶來了不少的方便。
茶亭里的擺設都比較簡潔。大多是一張方桌,七八個小竹凳。擦得锃亮的小桌上擺著五六杯涼茶,茶杯多為玻璃杯,杯口上蓋著一方玻璃,杯中透著淡綠淺黃的茶水,遠遠就能給人以解渴的誘惑。盛著已沏好茶的大茶壺或漆木式的茶桶,與方桌相毗鄰。也有一些佐茶的茶點,擺在茶亭主人的身邊。茶亭主人多為上了點年紀的村老,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跑過江湖闖過南北,有較豐富的人生閱歷,通曉世故人情練達,待人接物隨和擅言,所以,這些茶亭里便總是走了一撥來了一撥,顯得挺有人氣。
茶亭里的涼茶,多為一毛錢一杯,但熱情好客的主人,常常不會計較,客人喝過隨便丟下幾枚硬幣也就是了。對于一些肩扛手提的小商販,他們在酷熱的夏天,到亭里歇歇腳落落汗,喝上幾杯消暑的涼茶,茶亭主人多是免他們的茶費的。人到晚年,求其開心遂意,多不賴此為生,只是借此樂已惠人而已。更為有趣的是,有的茶亭只有茶水沒有主人,像是唱“空城計”。我見沒有主人,便不敢造次,即大聲喊了一句:“有人嗎?”誰知正在不遠處澆菜的一個老婆婆接話說:“過路客吧!亭內有茶盡管喝,丟下茶錢就是了!”聽此,便有一股溫暖如歸的感覺,這里淳樸好客的民風,在暑日途中,如清風入懷,兩腋習習??!
在南方茶亭里,不僅能喝到爽心利口的涼茶,還能欣賞到一些貼近行旅之人的通俗有趣的茶聯。這些茶聯有的是鐫刻在亭柱上,有的是鐫刻在石料茶幾上,也有的是茶亭主人自己書寫簡裱后,掛在茶室的內側,讓進亭喝茶小憩的行人,一邊喝茶一邊品讀茶聯。我隨錄的一副茶聯:“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這副茶聯情景交融輕松活潑,讓飲茶人心領神會。又如在浙江八里店的茶亭亭柱上有聯曰:“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西東。”讀后,讓人感到進得茶亭之人,均為四海兄弟,此刻不分親疏,飲畢,而又各奔前程好自為之,其語親切而又富禪意。這些茶亭里的茶聯,不僅直抒往來過客的心情心意,而且也在明快中寓寄著人生的哲理和禪意,讓人在喝茶的同時,感悟人生,可謂人生旅途中的一大愜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