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矣,將家業(yè)傳承下來。茶葉上市,妻只好關(guān)店歇業(yè)回老家經(jīng)營。周末,我也乘車從縣城回到鄉(xiāng)下,利用假日分擔(dān)一下妻子的辛勞。
江南的春天,綠意盎然,各色山花點綴叢林間,宜人景色令都市人傾倒。吃罷早飯,手挽竹籮,陪妻一道上山,徜徉在天然的“氧吧”里,心情說不出的舒暢。走到“涼水背”的小道時,記憶的閘門倏地打開,往事如潮水般涌起。
記得我七八歲時的一天深夜,鄰居護(hù)送病人去醫(yī)院救治。母親被雜沓的腳步聲擾醒,誤為人們上山去采茶,喚起睡意蒙眬的我們姐弟三人(那時沒有時鐘,難以把握時間)。我們披著朦朧的月光,行走在羊腸小道上。當(dāng)走到“涼水背”時,隱約看見路中一條黑影,我走在前面,倒吸倒涼氣,驚叫一聲“蛇!”殿后的母親急忙上前拉開我們,于近處找著一根細(xì)棍,照準(zhǔn)地上的黑影一頓猛抽,不見動靜,母親蹲身細(xì)瞧,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伸在路上的是一截樹莖……
走到茶山時,月落山懷,天暗得伸手不見五指。山棚里,姐弟三人香甜入夢,母親怕睡過頭,不敢合眼,坐在棚口候著天亮。時至今日,這件事仍成家人閑話時的笑資。
靠“工分”生存的年代已是過往煙云,茶農(nóng)們再也不會那么貪早摸晚。如我,行走在天然的畫境中,沐浴明媚的春光,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走進(jìn)茶園,眼前的茶樹一片蔥綠,似曾熟悉又有些許陌生。這里刻錄著我年少時的痕跡:柔指摩挲嫩葉的快慰,掏畫眉鳥蛋的歡樂,茶籮斜坡顛覆的失落,貪玩遭母親訓(xùn)斥的怨恨……
零距離親近茶樹,一絲淡淡的茶香游移鼻孔,我不由得張口深吸,多么清肺潤腑啊!這是在水泥鋼精堆砌的城里享受不到的禮遇。將籮筐安放于地,抬手去采鮮葉,酥軟的嫩芽輕靈地滑落掌中,猶如觸及少女柔潤的肌膚,使人格外親切。少時手指的靈巧不再,也沒有了那時爬山躥壟的野性。一天下來,不覺有些勞乏,腰背也有些酸脹,然而我的心情卻十分好。
離開故土,20余年奔波使我明白:歲月是一只旅行包,在你裝進(jìn)新的東西時,就要舍棄一些舊有物品。整個茶季,人們每天不停地采摘,這些茶樹為何能一茬茬新枝再壯?誠然,少不了雨的滋潤、沃壤的給養(yǎng),但真正的意蘊是他們具有內(nèi)在旺盛的生命力,懷有一顆樂于奉獻(xiàn)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