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是保證財務信息使用者、決策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條件。因此有必要研究茶業財務信息真實性理論,分析茶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種種表現及危害,并提出防范措施,對促進茶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茶業財務信息是否真實,既與會計人員的素質、經驗和能力有關,也與會計準則、制度、程序和方法等相聯。對相對的會計事項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這種可供選擇性雖然也有一定原則可以遵循,但是由于選擇哪種會計處理方法才最合適,取決于客觀環境的要求和當事人對其合理性的把握程度,因而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所以很難說得清哪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是真實的,哪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是不真實的。這就給判斷是否“如實反映”帶來不小的難度。這種會計處理方法的多樣性模糊了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界限,因此對會計而言,無所謂真實不真實,只能說客觀不客觀。再者,會計處理過程中包含大量不確定因素,許多參數需要作出估算和預計,與實際情況很難吻合,這樣會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另外,會計核算中重要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的應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信息和客觀經濟活動的一致性,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茶業財務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會計活動當事人為了個人利益,事先經過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詐舞弊等手段,使茶業財務信息不真實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茶業財務信息的無意失真是指會計人員在遵循會計規范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主觀判斷失誤、經驗不足和會計系統本身的局限性,造成財務信息未能如實或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的內容。判斷茶業財務信息失真是有意失真還是無意失真,其標準應是當事人是否有故意使財務信息失真的動機。具體有兩個標準,一個是當事人是否有造成失真的主觀意愿,第二個是當事人是否可以從中牟利。
會計制度引起的財務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會計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會計技術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引起的財務信息無法真實反映客觀茶葉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造成茶葉財務信息失真,這是財務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從理論講,這一部分的財務信息失真可以通過制度的修正而改善。
會計操作引起的財務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會計操作的錯誤引起的財務信息歪曲反映會計事項的情形,其原因有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不當、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對會計事項的判斷不準等。
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財務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事項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活動,會計事項本身就不真實,根本沒有經濟活動的發生而進行賬務處理,從而引起財務信息失真,例如“假賬假算”。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財務信息失真是指雖然會計事項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的經濟活動,但由于會計處理過程中的錯誤引起財務信息失真,即“真賬假做”等行為。
有效治理茶業財務信息失真,需要進一步完善茶業現行會計理論,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會計理論的發展歷史已有500多年了,隨著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觀念的更新,有些原則和假設已不適應現在的需要,但目前仍繼續使用。這就存在理論滯后于現實的問題,無形中給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理論盲區,應進一步研究會計理論,關注前沿問題,使會計理論發揮作用,認真研究好茶業收購中,原始憑證的規范特殊性理論,使之用于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