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認識和掌握了茶的習性與效能以后,茶就逐漸進入到人的生產和生活領域,成為人們生活的親密侶伴和生產的重要內容。文學是反映社會現實和人們生活的,因此與社會生產、人們生活密切聯系的茶就自然成為文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文學的反映又不是純客觀純自然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反映人的感情。而感情的產生、激越,往往與客觀的物體相關聯。劉勰說:“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茶恰恰又是感情促發的激勵物。
茶對于人,有兩方面的作用。人渴了,要喝茶,喝了茶能止渴生津,這是生理作用。第二是心理作用。據現代科學分析,茶中含有相當多的咖啡因,這是能刺激大腦的興奮劑,使神經活動產生多樣化、復雜化特點。特別是意識的活躍,使人的視覺、聽覺、感覺呈現出比過去幾倍的敏感,出現種種聯想和為以前所捉磨不到的種種新形象。唐代崔道融《謝朱常倚寄貺蜀茶剡紙二首》云:“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盧仝七碗茶詩中說:“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就是飲茶后產生的與平日完劍同的心理作用,不同的思維和意識活動,何況善飲茶者往往是上層人士和釋徒道家之類,文化教養較高,世事閱歷較豐富,聯想比一般人活躍。當一杯名茶在手之后,神思飛揚,如泉而涌,如潮而奔,至理妙道、奇情異想流注于筆端,于是一首首茶詩一篇篇文章創作了出來,這就產生了茶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