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貢眉制造白牡丹與貢眉的區別在于其原料采自不同的茶樹品種,兩者的采制工藝基本相同。
其制造程序為:鮮葉-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或篩揀)-復火-裝箱。現將制造方法,分述如下。
(1)鮮葉標準白牡丹鮮葉原料為大白茶品種茶樹的一芽二葉嫩梢,要求“三白“,即芽白和第一、二葉葉背具有濃密的白色茸毛。芽與葉的長度基本相等,芽的長度不宜短于葉的長度,以采自春茶第一輪嫩梢者品質為佳。
(2)初制工藝白牡丹、貢眉初制工藝有下列幾種:①自然萎凋制法(以貢眉為例)鮮葉采回后,用水篩每篩放鮮葉0.3公斤左右,兩手持篩加以轉動,使芽葉均勻薄攤于篩上,以不重疊為度,俗稱“開青“或“開篩“。攤好后置于通風良好的萎凋室內的涼青架上,勿加翻動,萎凋35-45小時,至芽葉毫色發白,葉色由淺轉深,部分葉張貼著篩上,稱為“貼篩“,葉尖翹起,俗稱“翹尾“,葉緣略顯垂卷,葉面出現波紋,青氣消失,即可兩篩并為一篩(這種處理,一是因為葉子萎縮,已不能鋪滿篩面,容易引起葉緣干枯,二是防止葉子篩阻礙萎稠失水;三是防止葉張干燥后形成平板狀的攤張),繼續萎凋至含水量為22%,俗稱八成干“,再將兩篩并為一篩,繼續萎凋10余小時,至含水量為13%左右,俗稱“九五干“,即成萎調適度的毛茶。上述全萎凋的毛茶品質最好。萎調歷時因氣溫及相對濕度而異,因此上述歷時只能供作參考,應依據萎調葉的變化情況靈活掌握。據實踐經驗,室內萎凋總歷時宜在4872小時之間。如中途氣候發生變化,陰而寒冷,萎稠程度到八成干時可下篩攤堆。萎凋程度輕的可堆厚些,萎凋程度重的可攤薄些。如只萎稠到六、七成干,應分兩次焙干,初焙焙籠溫度要高(100℃),焙至八、九成干后進行攤涼,復焙用低溫(80℃)焙干。如果萎凋歷時過短(24小時以內),萎凋程度過輕,萎稠葉失重在40%以下即行焙制的,成品色澤燥綠漸轉黃綠,香味青澀,不符合白茶的品質要求。如萎稠程度未到而過分延長萎稠時間達72小時以上的,成品色澤暗黑,香味低次,甚至有霉味。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