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的前身,據說是“冰室”。有人說,茶餐廳是香港人的“大眾食堂”,也有人說,茶餐廳是香港“城市中的祠堂”。然而無論是多高的帽子,港式茶餐廳的方便快捷、定價大眾、中西食物兼有以及營業時間長的特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茶餐廳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只是辦公室隔壁一個迅速醫肚的地方,絕不是一個可以坐下來享受一頓大餐以及一家人吃個團圓飯的地方。凡事都有例外,而這例外似乎都與香港的好鄰居澳門有關。新派的港式茶餐廳和向來標榜悠閑生活的澳式茶餐廳,開始從食物和環境上顛覆人們對茶餐廳快餐式的印象。
■圖:葡京茶餐廳的環境裝飾得典雅貴氣,更像是一個新潮的西餐廳。紅色的水晶燈,青色花紋磚,上面還擺著兩個澳門吉祥物公雞,這是一個融合自然到輕易覺察不出來的混搭風格。
“都來撈”的茶餐廳
說正文之前,要先提一提“澳門豆撈”。經常出差華東地區的人也許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上海和杭州都有“澳門豆撈”餐廳,吃的是一種源于澳門的時尚火鍋,又稱澳門火鍋。“豆撈”是“都撈”的諧音,又以“撈”字的口彩,寄語撈福、撈財、撈運氣,甚至是撈親情、友情、愛情等。
相傳是明末清初一位成功的澳門商人,年少時曾一貧如洗,卻為人厚道、樂善好施,經常傾其所有幫助貧困的人們,因此感動神仙賜給他一個紫銅火鍋,就是“豆撈”。
說這么多看似有些跑題,但其實正是為了引出我們要說的這家金招牌茶餐廳的“招牌菜式”―――一人一爐自助鍋。其形式和“澳門豆撈”差不多,都是一人一鍋,有許多種不同的鍋底可以選擇,菜品則用自助的方式,就連調料也是自助來加的。調料臺前紅的是辣椒,綠的是香蔥,黃的是香油,白的是精鹽,一眼望去像是一口一口小染缸并排擺在一起,煞是好看。
金招牌推出這樣的火鍋,也是從時令出發。廣東愛在冬天吃一些小火鍋,日式的涮涮鍋價格太高昂,四川的麻辣鍋吃多了又上火,廣東式的打邊爐似乎又沒有這么多花樣,倒是這個“澳門豆撈”式的小火鍋,能兼顧許多人對火鍋的喜愛,又少了很多火鍋的劣勢,比如說衛生。說到降火,餐廳每周都有不同的湯底推出,除了麻辣鍋底不變以外,有時候是玉米、蘿卜的清湯底,有時候又是苦瓜熬成的降火湯底。可以不斷品嘗新風味之余,也無上火之虞。
菜品最特別的當屬在東南亞很流行的火鍋料―――魚鰭,有三文魚鰭、青衣魚鰭和菲律賓魚鰭等,在別的火鍋店里很少見到這一種火鍋料。事實上用魚鰭打鍋,非常鮮滑可口,更令得湯底的滋味無窮。
最后既然說到這樣,為什么不直接改名叫什么火鍋店算了呢?其實不然,餐廳還保留了茶餐廳的很多習慣,例如前面說到的方便快捷、定價大眾(成人38元一位)、中西食物兼有,結合得最好的當屬餐前送的一杯“迎賓特飲”,是茶餐廳的招牌紅豆冰,別家火鍋店里絕少見到的。
“賭王四姨太”的茶餐廳
曾經聽見一位上海的朋友管葡京茶餐廳做“賭王四姨太的茶餐廳”,聽起來頗有些私家、神秘的味道。事實上能夠以“葡京”來命名,那自然是要經過賭王首肯的。這家茶餐廳此前一直在上海“試驗”內地人的口味,終于前不久第一次落戶到廣州天河北小資白領寫字樓最聚集的地方。
經過上海人的“犧牲”,廣州人可以不費周折地享受到符合中國人口味的澳葡美食。去掉了葡萄牙人鐘愛的一些“奇特口味”,改良過的澳葡餐其實和港式茶餐廳里那些“快餐”沒多大關系了,而實實在在是一個吃大餐的地方,而且吃的是地中海風味與澳門本土風味相結合的特色大餐。
似乎存心就是要和港式的茶餐廳過不去,葡京茶餐廳的環境裝飾得典雅貴氣,簡直和傳統的茶餐廳不太沾邊,更像是一個新潮的西餐廳。不過細心留意,還是能發現不少澳門和葡萄牙的特色。例如紅色的水晶燈,就映照著葡萄牙人最愛用的青色花紋磚,上面還擺著兩個澳門吉祥物公雞,這是一個融合自然到輕易覺察不出來的混搭風格。
菜品也不像茶餐廳,哪個茶餐廳會有盆菜吃?葡京就有。此外,特色菜簡直是層出不窮。這里才為了一個極具澳門特色的蜂蜜巨人土司而驚奇,那里就看見還有傳統地道的澳門豬扒包吃。還沒拿定主意到底要吃哪一樣的時候,一陣香味傳來,不知道是哪一桌正耐心等待的巨型疏芙厘從旁邊端過。就算澳門的葡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