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嘉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首先,歡迎和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橫縣人民政府承辦,山東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協辦的花茶健康學術交流會。全國茶業界、衛生保健界的多名著名專家學者聚首橫縣舉行以花茶健康為主題的學術交流。在此,我很高興地向朋友們介紹橫縣,介紹橫縣茉莉花產業,傾訴舉行此學術交流會的初衷。茉莉之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橫縣建制可追溯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目前,全縣人口108萬,壯、漢、苗、瑤等15個民族和睦相處,各民族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橫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是投資置業的好地方。橫縣區位優勢明顯,珠江主流河段郁江自西向東貫穿全縣,全長144公里,船只上通南寧、百色,下至廣州、珠海、港澳等地。縣內過境鐵路76公里,設有6個火車站,縣境內公路里程達1000多公里,桂海高速公路和南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設有多個出口,南寧六景工業園區距市區僅50公里。橫縣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并逐步開采的礦藏有金、銅、芒硝、膨潤土、石灰石、三水鋁等20多種。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億噸,芒硝儲量10億噸,居全國第二;膨潤土、三水鋁儲量居廣西前列;黃金儲量9噸,開采量居廣西第二。
橫縣“三寶”——花茶、蘑菇和香米,橫縣“三大”——大頭菜、大粽子、大紅薯,已聞名遐邇;橫縣魚生以其質優味美、做工精細更是聲名遠播。迷人的茉莉之旅讓人流連忘返,橫縣旅游景有伏波廟、寶華山應天寺、六景泥盆紀標準面、西津湖、九龍瀑布群等,其中,西津湖、寶華山、九龍瀑布群蘊藏著十分可觀的旅游開發潛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橫縣加入大南寧之后,花都全面深入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商貿旅游活縣”工作思路,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開發特色旅游資源,提出了“橫縣發展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招商引資”口號,并制定了系列優惠的政策,吸引了眾多境內外客商前來橫縣投資興業。
目前,花都橫縣已形成糧食、蔗糖、花茶、桑蠶、水果、水產、畜牧、林業等九大基地,其中,橫縣現已發展成為廣西最大的桑蠶和蘑菇生產基地,國家商品糧和蔗糖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和花茶加工基地。同時,六大龍型產業推動了花都經濟的進一步繁榮:一是以4家制糖企業為龍頭,形成“甘蔗——制糖——酒精——造紙”產業鏈:二是以180多家花茶加工企業為龍頭,形成“茉莉花、玉蘭花、花茶——茶葉、香精加工”產業鏈;三是以3家繅絲企業為龍頭,形成“桑蠶——繅絲”產業鏈;四是以興輝食品廠為龍頭,形成蘑菇、法國豆、竹筍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五是以10家精米加工企業為龍頭,形成優質谷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六是以9家淀粉加工廠為龍頭,形成“木薯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
世界茉莉花橫縣占一半
橫縣茉莉花以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味濃等特點聞名于世。早在400多年前,橫縣人民就已種植茉莉花。公元1566年,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記述,橫縣“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
橫縣花茶生產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橫縣茶廠自種茉莉花,自己窨制生產茉莉花茶,年生產花茶100擔左右。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來,橫縣縣委、縣政府根據本地優越的氣候條件和橫縣茉莉花茶的市場需求,決定大力發展茉莉花生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茉莉花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茶商到橫縣生產、加工、銷售茉莉花茶。
在橫縣的茉莉花發展史上,縣委、縣政府為了鞏固、發展、壯大這一支柱產業,多次成功地舉辦大型花茶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1989年,原國家商業部茶畜局在橫縣召開的“全國花茶加工產銷座談會”,全國15個省、市區80多名代表出席了座談會,大大提高了橫縣茉莉花的知名度,此后,全國的茉莉花茶生產重心開始逐步轉移到橫縣。二是1993年橫縣舉辦大型的首屆“花茶節”,邀請全國各省、市1300多名茶商參加,從而吸引了全國各地更多的茶商到橫縣生產、加工、銷售花茶,把橫縣的花茶生產推向了又一個高潮。三是于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中國茉莉花之都――廣西橫縣茉莉花產業發展研討會”,向全國推出了橫縣整體形象,為橫縣的茉莉花產業積累了一定的無形資產,進一步提高了橫縣的知名度。四是2000年成功承辦了首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會,參加交易會客商2000多人,成交額1.03億元。
隨著橫縣茉莉花產業的發展壯大,為了進一步培育市場,橫縣縣委、縣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和規范市場管理,縣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先后投資2000萬建立了8個茉莉花交易市場和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茶葉批發市場――西南茶城。位于橫縣縣城的西南茶城,營業面積3.5萬多平方米;茶城內設有目前國內最大的茉莉花和花茶交易專業市場、茶葉市場和昨天剛開業的成品茶市場;市場內有完善的交易管理系統、電腦行情信息系統和服務、保安、茶葉配送系統;茉莉花交易市場有200多個經營戶,每年4至11月花季期間,平均每天有2萬花農進場交易,去年茉莉花成交量3.6萬噸、玉蘭花1100噸,成交額2.8億元;茶葉市場有300多個經營戶,主要用于綠茶茶坯交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茶葉品種繁多,去年茶葉成交量3.8萬噸,交易額7.2億元。據悉,經《中國市場》雜志日前調查公布,橫縣西南茶城包括營業面積、交易量(額)、品牌知名度在內的綜合實力已進入“中國茶葉市場十強”前四強。
世界茉莉花橫縣占一半。經過20多年的發展,橫縣的茉莉花產業至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目前種植茉莉花的農戶有8萬多戶,花農33萬人,茉莉花種植面積7萬多畝,年產鮮花6萬多噸,茉莉花銷售年收入近3億元,與之聯接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花茶加工投資企業180余家,年產花茶100萬擔,茉莉花產量和花茶產量占了全國總量的60%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50%。成為全縣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重要經濟增長點。隨著我國成為WTO的成員國,今后國民經濟必須按照世貿組織的游戲規則運行,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要。為探索我縣茉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橫縣的茉莉花產業必須由“外樹形象”轉為“內下苦功”的階段性轉變,必須在“第二次創業”有新突破。為此,橫縣組織了有關單位申報“橫縣茉莉花茶”證明商標,并已通過廣西區工商局商標事務所的初審,現已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待審。現在由縣技監局牽頭組織有關材料,申報注冊“橫縣茉莉花茶”原產地保護。為了規范我縣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提高花茶加工企業的產品質量,適應國家茶葉市場準入制,橫縣成功制訂出《橫縣茉莉花茶綠茶》、《橫縣茉莉花茶綠茶窨制技術規程》的地方標準,并過了專家審定,于2004年8月12日發布實施。2003年10月國家質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授權橫縣實施茉莉花標準示范,這是全國唯一獲得的茉莉花標準示范。
目前,橫縣正沿著綠色食品的發展方向,大力推進花茶產品有機化、無公害化。橫縣現已有3.9萬畝茉莉花產地通過無公害化改造驗收,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已超過250畝;另有500畝有機茶獲得國家食品認證。因此,橫縣被新聞界和茶葉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同時,作為中國花茶產業的“重鎮”,2000年6月,橫縣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自2000年起,橫縣連續3年成功地承辦了三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會和與之相聯系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產品展銷交易會,并多次組織開展了大型特色旅游觀光活動。橫縣茉莉花和花茶產業的地位,以及我們多年的辦會的實踐,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組織大型活動的經驗,這為辦好今年舉行的第四屆全國茉莉花交易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花.茶.健康主題突顯時代風采
“花.茶.健康”是本屆花茶交易會與時俱進的時代主題。橫縣縣委、縣政府以本屆全國茉莉花交易會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人們對花茶優良品質的認識,向全社會倡導“冬天喝紅茶,夏天喝綠茶,一年四季喝茉莉花茶”的科學飲食理念,通過系列質量標準認證,進一步規范花茶市場。因此,可以說,在第四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會期間同時舉辦“花.茶.健康”學術交流是橫縣茉莉花和花茶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標志著交易會的辦會宗旨由“外樹形象”向“內下苦功”的階段性轉變,標志著橫縣茉莉花和花茶產業“二次創業”的啟動。今天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組織多位茶業界和醫療養生保健方面的專家學者聚首橫縣,就“茉莉花文化與飲食保健”主題進行學術研討,召開“花.茶.健康”學術報告會。本次學術交流共征收到專家約稿18篇,其中學術論文16篇全部錄用;收到全國各地征文43篇,其中論文17篇,錄用12篇;收到茉莉花之鄉的詩歌、山歌10篇。組委會專門成立了《花茶健康》學術交流工作部,組織專門班子,籌集整理論文,并經中國流通協會及有關特邀專家審閱,選出學術論文29篇,整理匯編成《花茶健康》論文集,并將在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在廣西南寧舉辦之前再將此次學術交流會的有關資料編寫成《花茶健康》一書公開發行。
花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一個音符難以形成旋律,一個字母無法書寫語言。人類的智慧,允許我們創造出不同的文明,也允許我們遵循不同的產業發展道路。今天,在茉莉花的醇香和悅的氛圍中,每位盛世華佗——令人敬佩的、德高望重、資深博學的專家學者們將圍繞“花茶健康”的主題,共同為潔白的茉莉花和花茶產業把關定脈,辯證歸經,疏通經絡,探討花茶健康的內在奧秘,開出扶正茉莉花茶產業的發展良方。正是在這種多樣性的彼此交流、借鑒融合中。人類理性和智慧的靈光得以閃耀,愿這次學術交流會成為一個探索的窗口,成為展示茉莉花產業的平臺,進一步弘揚茉莉花文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