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我國很多少數民族、特別是北方游牧民族同胞所酷愛的飲晶,從天山南北到大青山下,從“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大草原,到神奇的“世界屋脊”西藏,處處都可聞到奶茶誘人的濃香。蒙古、哈薩克、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塔爾、柯爾克孜以及藏族的同胞們都非常喜歡喝奶茶,但他們之間的喝法各有不同,本節主要介紹蒙古族阿巴嘎奶茶藝基本程序。
蒙古阿巴嘎奶茶
內蒙古大草原好像綠色的大海,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好像是大海中的風帆。在蒙古草原,無論你走進哪一座蒙古包,你都會受到熱情的招待,無論你走進哪位蒙古同胞的家,你都一定能喝到噴香的奶茶。但是,內蒙古的千種萬種奶茶,最好喝的是阿巴嘎奶茶。
(一)配料
磚茶、純堿;小米、炒米、牛奶、奶皮子、黃油渣、綿羊尾巴油、稀奶油、鹽巴。
(二)基本程序
煮阿巴嘎奶茶的基本程序有搗茶、洗鍋、熬茶、過濾、再燒茶、攪拌配料、加料等七個步驟。
(三)解說詞
阿巴嘎奶茶是風情迷人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牧民們最愛喝的奶茶,同時也是他們招待貴賓時必不可少的飲品。奶茶的馥郁和魅力都緣于原料和制作。熬制阿巴嘎奶茶要有超群的煮茶技藝,并按如下程序操作:
1.搗茶
煮優質奶茶,要有優質茶磚,在煮茶前,應把茶磚研碎備用。
2.洗鍋
煮奶茶最好備兩個鍋,鍋一定要清洗干凈,并要用新打來的清水熬茶,否則茶會褪色變質。兩口鍋都洗凈后,一口專門用于燒開水,另一口用于煮茶。
3,熟茶
熬茶時應先把水燒開,然后倒入研碎的磚茶熬3分鐘左右即可。熬茶時火候和時間都要掌握好,要用硬火熬。時間太短,茶不出味,時間太長則會破壞維生素并使茶香散失。
4.過濾
即把熬好的茶汁濾去茶渣備用。
5.再燒茶
把鍋燒熱后,用切碎的羊尾巴油熗鍋,倒入少量茶汁,再放人一勺小米,將其煮到開花,然后倒入全部茶汁并放人炒米和黃油丑鹽巴。
6.攪拌配料
把牛奶、稀奶油、奶皮子、黃油渣、黃油等配料按比例混合后放人一個專門的攪茶桶中不斷攪拌,直到混合物中分離出一層油為止。
7.加料
待到鍋中的茶汁燒到濃開時,加入攪拌好的配料,并再攪拌片刻,這樣一鍋熱香四溢、美味可口的阿巴嘎奶茶就算熬好了。
8.敬茶
奶茶是蒙古族飲食文化中動人的詩篇,奶茶養育了體魄強健的蒙古族人民。在內蒙古喝奶茶是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小事,但同時又是十分注重禮節的大事。在敬奶茶時應根據蒙古人“祟老尚德”的優良傳統,把第一碗奶茶先奉給在場年紀最大的人,然后再依次敬茶。敬茶時每碗茶都不可倒得太滿(不應超過八分碗),敬茶要躬身雙手托舉茶碗舉過頭頂,再獻給客人。客人也應雙手接碗,接過碗后即在嘴邊咂一口,以示回敬。頭一碗禮過,客人落座后即可自由喝茶了。
愛茶網提供蒙古阿巴嘎一些地理知識:
阿巴嘎旗位于錫林郭勒盟中北部,北與蒙古國交界,地勢由南向北,由西向東傾斜,海拔1200米左右,總面積近2.75萬平方公里,有175公里的中蒙邊界線。北部地貌為高平原,低山丘陵,地形呈現平緩波狀起伏,坦蕩遼闊;土壤以栗鈣土為主,植被較好。中部為高平原熔臺地,間有部分低山丘陵,臺頂齊平,零星分布火山錐、火山口及剝蝕洼地,景觀壯麗。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以固定沙丘為主,分布有盆地和湖泊,潛水及地表水豐富,在丘間低地,盆地和湖泊周圍多為草甸植被。
阿巴嘎旗草場資源十分豐富,屬典型草原草場。全旗土地總面積27495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為2481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1.35%,廣闊的天然草場是畜牧業生產的資源優勢。全旗草場從北到南,分為低山丘陵干旱草原草場,高平原干旱草原草場,沙地植被和沙河泛地,湖盆低地草甸四大類型,其中高平原干旱草場占總面積的75.27%,草場級別有6、7、8三個級別.其中Ⅱ等7級草場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