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茶不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解渴保健的飲料,也是修身養性的精神伴侶。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研究茶文化尤其是美學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迫切,因為審美不僅是藝術家詩意棲居的家園,更是快節奏現代生活中人們怡情悅性的方式。深入了解人們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狀況,可以為傳承中華文明財富和豐富現代人的人文思想底蘊提供參考。
1調查情況
1.1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分發
調查工作本著通俗性、完備性、中立性和互斥性原則,首先針對熟悉和了解飲茶習俗、目的等的對象,設計了問卷初稿,經過小范圍(面向可能的被調查者)試用,根據反饋情況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定稿后再開展較大范圍、正式的調查活動,調查主要采用非隨機抽樣法,綜合應用其中的任意抽樣、判斷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等多種方法。于2007年2月至8月在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北京等地選取若干超市、步行街、茶館以及長沙茶市等場所及部分知名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1)被調查者個人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文化程度;(2)茶文化與茶審美認知的方式:茶書籍閱讀、茶網站瀏覽、茶知識來源與運用、茶文學了解;(3)茶文化與茶審美常識問答:共設計2O題,其中題1~15為單選題,選對得5分,選錯為0分,題l6~20為多選題,選對一項給1分,總分滿分為100分。
1.2調查問卷的回收與數據統計
本次調查送發330份問卷,獲得有效問卷299份,有效率90.6%,應用SPSS12.0forWindows軟件對調查結果分別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值Logistic回歸分析。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被調查人群基本情況
被調查者中男性占51.2%,女性站48.8%,年齡主要集中在31-45歲(占44.8%)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大專以上(占77.6%)。
2.2茶審美常識問答的描述性分析
所收集問卷的總分在27~96分之間,平均為61.37分,均值標準誤為14.4,中位數為6o,眾數為63;頻數分布近似為正態分布N(61.37,14.4),偏度系數SK=O.394,稍微右偏型(如圖1)。調查結果表明被訪人群對于茶審美有著比較令人樂觀的了解,這與我國茶業經濟的發展現狀相呼應,但要真正使茶作為美的使者走人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還應加強茶審美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藝的傳播力度。
圖1總分的頻率分析
2.3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被訪者
茶審美認知程度的差異以茶審美常識問答的總分為因變量,分別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3.1不同性別的人群荼審美認知無顯著差異
男性和女性的茶審美認知沒有顯著差異(P=0.289),女性(平均得分62.28)的掌握程度稍高于男性(平均得分6o.51)。現代社會中,茶文化被視為和諧的健康文化,品茶養生被視為美的休閑方式,男性與女性基本上能平等參與,茶對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具有旗鼓相當的吸引力。女性得分稍高于男性,可能與個人職業和生活方式有關。在茶飲服務業中的女性比例遠遠高于男性,出于工作的需要,女性對于茶審美知識細致了解的需求更為強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眭主動參加各種茶知識的講座、培訓,以求業務上的精進或借助茶藝術的學習陶冶情操,提升個人涵養和魅力。
2.3.2不同年齡的人群對荼審美的認知無顯著差異
不同年齡的人群對茶審美的認知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851,0.581,0.735),以31~45歲的人群認知程度稍高于其他年齡段,這表明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雖源遠流長,但對茶審美知識的了解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因為在當代知識的普及是對整個消費群體認知的拉動,知識的迅速更新和發展對年長者也不再段,這個群體是目前社會各行業的中流砥柱,也是消費能力最強的人群。我國茶文化自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新熱潮,而這一年齡段的人群正是伴隨著茶文化的興盛而成長的,因此對茶審美知識的了解稍微高于其他年齡段。
2.3.3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同的人群對茶審美的認知不斷提高
表1結果表明,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同的人群對茶審美的認知不斷提高,本科及其以上學歷者與其它學歷者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0,0.000,0.005),且對于茶審美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其它學歷段的消費者。因為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知識面不斷擴大,對于茶審美知識的接受與了解能力也呈現出增強趨勢。因此,普遍提高消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普及茶審美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表1不同文化程度的多重比較(LSD法)
2.4影響茶審美認知程度的社交因素差異分析
類似地,以茶審美常識問答的總分為因變量,分別以影響茶審美認知程度的各社交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
2.4.1閱讀茶書籍是獲得茶文化知識,提高茶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讀書與不讀書者的茶審美常識問答的總分有顯著差異(P=0.007),閱讀過茶書籍者(平均得分63.25)明顯高于未接觸茶書籍者(平均得分58.73),這說明書籍對于茶審美知識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來與茶知識相關的書刊雜志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極大地滿足了廣大愛茶人的求知需要,不僅提高了人們對茶科學的認識,同時也拓展了人們的茶審美能力。
2.4.2網站是傳播茶知識的重要窗口
對茶知識網站訪問情況不同(從不、偶爾、經常)的被調查人群的得分兩兩均有顯著差異(P=0.001,0.000,0.000),并隨著訪問頻率的增加而顯著提高(經常、偶爾和從不訪問者的平均得分分別為71.58、61.02和54.84)。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知識傳播和共享快捷便利等特點,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上網查資料已成為快節奏現代人獲得各種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但同時也對上傳知識的正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則,以訛傳訛造成的惡劣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必須加強對茶美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確保展示和傳播的研究成果更客觀公正,真正美化大眾生活。
2.4.3荼知識的不同來源和運用(品茶休閑)導致了茶審關認知的顯著差別
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規模不一的茶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品茶休閑的人群不斷增加,人們通過朋友介紹、書刊、網絡、茶消費場所、電視等途徑對茶的認識逐漸加深。本調查結果表明,不同的知識來源造成了人們茶審美知識了解程度的顯著差異,以書刊為首要來源者的得分分別與主要通過其它途徑獲得茶知識者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可見目前書刊對茶知識傳播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網絡、消費場所、朋友介紹、電視(P=0.000,0.000,0.000,0.000)。這再次印證了閱讀茶書籍與茶知識的掌握密不可分,而且也反映出目前電視媒體對茶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還表明,經常以品茶作為休閑方式的人群對茶審美常識的了解顯著深于偶爾或從不品茶休閑的人群(P=O.025,0.003)。總而言之,茶之美感體現不僅有賴于理論知識上的推介,最終還要落實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實踐和理論的互動不斷發展和完善。
表2不同茶知識來源的多重比較(LSD法)
2.4.4賞讀茶文學作品能增加茶文化知識,提高茶審美能力
茶文學是審美茶的創作活動的結晶,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茶美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歷代文人以茶作詩、以茶作文、以茶入畫、還有以茶為題的書法作品也數不勝數,留下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茶文化作品,它們不僅記載了茶的歷史,也凝練了無數茶之美的意象,鑒賞者往往需要有較高的文化底蘊、較強的審美能力以及豐富的茶學知識。本調查結果顯示,對茶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程度(不了解、比較了解、很了解)了解的被訪者的得分有顯著差異(P=0.000,0,000,0.000),因此,傳承和弘揚茶文學創作不僅能豐富人們的茶學常識,也對提高茶審美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5邏輯回歸模型的建立
以茶審美常識問答的總分的換算值P作為因變量(總分平均61.37,中位數為60,總分<60時P記為0;總分>I60時P記為1),選擇上述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文化程度(H)、茶書籍閱讀(s)、茶知識來源(z)、茶網站瀏覽(w)、品茶休閑(x)、茶文學了解(L)]作為自變量,進行二值Logis-tic回歸分析。由表3得出Logistic回歸方程為:P=EXPf一1.990+0.220H+0.037S+0.225Z+0.655W一0.315x+0.710L)/[1+EXP(一1.990+0.220H+0.037S+0.225Z+0.655W一0.315X+0.710L)]。圖2為Logistic概率的正態分布圖,其散點近似呈一條直線(圖3),故可以認為本資料服從正態分布,這說明用邏輯回歸模擬樣本數據是可行的。回歸模型還顯示,對茶文學的了解程度是影響茶審美認知程度最顯著的一個因素。
表3Logistic方程的回歸系數
3結論
女性對茶審美的認知水平稍高于男性。處在當今日新月異和高速變化發展的時代,年齡的增長不再與生活閱歷尤其是以茶審美、以茶怡情的經歷同步發展,中壯年人群是社會的生力軍,也是最傾向通過品茶審美放松休閑的人群。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審美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本科以上學歷者尤其關注茶審美。優秀的書籍一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茶審美認知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茶書籍的閱讀,而如今人們對信息網絡的沉溺與依賴使茶知識網站也成為傳播茶文化的重要陣地。相比之下,電視媒體并沒有充分發揮對茶文化弘揚的應有作用。品茶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閑方式之一,無論是否在茶消費場所,或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茶閑聊也不失為一種美的享受和熏陶。對于茶文學作品的了解不僅能增長茶學基本知識,更有利于提升茶審美能力,修身養性,保持身心健康。
圖2總分的Logistic概率正態分布